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sputniknews报道,中国海洋石油团体有限公司告诉一些供应商,公司将不会吸收液化天然气(LNG)货物,这一罕有行动彰显出冠状病毒对全球商品流动影响之深。英国《金融时报》2月5日也有新闻称,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降低了中国的能源需求,这可能导致“三桶油”根据不可抗力条款暂且作废LNG(液化天然气)购置条约。 中海油是中国最大LNG入口企业。其下属中海石油气电团体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海石油气电团体)LNG吸收站的年吸收能力共3300万吨/年。据一位因新闻没有公然而不愿签字的知情人士透露,中国海洋石油团体有限公司已宣布部门条约遭遇不可抗力。记者多次致电该公司均无人接听,其上市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没有回复置评请求。 2月6日,金联创高级分析师石琳琳对记者示意:“现在,中海石油气电团体所有的天然气吸收港都不接受入口货物。” 金联创新闻称,中海石油气电团体贸易公司总经理兼党委书记张荣旺,已正式签发不可抗力见告书,理由是匹敌病毒的措施导致收货港要害职员因自我隔离而无法在岗,超出该公司正常推行条约义务的能力。中海油暂时无法预估该不可抗力影响时长。 不可抗力是一项免责条款,是指买卖条约签署后,不是由于条约当事人的过失或疏忽,而是由于发生了条约当事人无法预见、无法预防、无法制止和无法控制的事宜,以致不能推行或不能准期推行条约,发生意外事宜的一方可以免去推行条约的责任或者推迟推行条约。报道称,这是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上首批由于冠状病毒疫情而动用所谓不可抗力条款的案例之一。此前就有越来越多的人在预测,从铜到LNG等各种商品的中国买家可能会被迫接纳这一极端行动。这表明,随着疫情需求并导致物流受限,要害原物料的流动受到的影响正在日益加深。 记者就此事联系中海石油气电团体宣传部相关人士,对方称:“经我们领会,部门信息应该不属实。” 该人士还示意,针对此事,中海油应该会有正式的回应。 据标普全球普氏能源资讯,中国海洋石油团体有限公司的供应商包罗伍德赛德石油有限公司运营的西北大陆架LNG和荷兰皇家壳牌的Queensland Curtis LNG项目,以及道达尔公司。知情人士示意,中国海洋石油团体有限公司向荷兰皇家壳牌和道达尔等公司发出了不可抗力通知,即期装运的货物也包罗在内。作为中国入口LNG的最大供应商,壳牌团体向记者示意,正大期货交易信息对上述新闻不予置评。 《金融时报》援引咨询公司Wood Mackenzie的分析师弗兰克哈里斯(Frank Harris)示意:“尚不清晰买家能否以需求削减为由援引不可抗力条款——在某些液化天然气协议中,需求转变被稀奇清扫在外,不能作为理由。” 中国上周曾示意,对于受到新型冠状病毒影响的企业以及为了停止病毒流传而导致营业受到冲击的企业,将会提供不可抗力证实的支持。有业内人士对《金融时报》示意,考虑到中国抗击疫情的诸多问题,以及中国将在未来几年成为全球最大的LNG买家的事实,卖家可能愿意变通。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天然气供需均泛起下降。 此举将令亚洲LNG现货价钱进一步承压。据标普全球普氏数据,疫情导致经济活动放缓,或令2月中国LNG需求量下降5%-7%。由于供应过剩及冬季气温较高,亚洲LNG现货价钱现在已经处在历史最低水平。 隆众资讯数据显示,1月31日,海内液化工厂的开工率下滑至37%,较1月23日下滑6个百分点。这是2019年3月以来,海内液化工厂开工率首次跌破40%。 在需求侧,海内工业企业多降低负荷生产或延期开工;因多省份执行交通管制、住民外出削减,都会燃气领域中的交通用气需求,也受到较大影响。 大宗商品一体化买卖服务商金联创公布数据称,1月31日,海内大部门工厂LNG价钱较1月21日下降100元-300元/吨,有个体工厂价钱跌幅高达600元/吨。 中国LNG供需市场的转变,也导致了东北亚LNG现货价钱的下跌。 中国自2018年成为全球最大天然气入口国以来,LNG入口量占比逐年攀升。去年,中国天然气入口量约1370亿立方米,其中,LNG入口量占比为63%,较上年提高了4个百分点,管道气占比降至37%。 中国入口LNG主要来自澳大利亚、卡塔尔和马来西亚等国家。其中,澳大利亚是中国最大LNG入口泉源国,占到中国去年LNG入口量的45%。 另外,由于汝东、大连和曹妃甸LNG吸收站没有足够的人手周全开工,中国最大的油气公司中国石油被迫推迟了多批货物的卸货时间。该公司尚未由于推迟而宣布启动不可抗力条款。
美锦能源2月13日快速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