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公司分道扬镳:欧洲向左,美国向右,中国难决议_正大期货,国际期货
行业资讯 发布时间:2020-09-27 00:00:00 来源:https://ii-iv.com 阅读次数:
摘要: 拥有100多年历史的国际石油公司(IOC)群体,最先分道扬镳。 在新冠疫情和油价暴跌的双重夹击下,欧洲石油公司的转型进一步加速,纷纷宣布激进转型战略,宣布将由IOC转变为IEC,即

拥有100多年历史的国际石油公司(IOC)群体,最先分道扬镳。

在新冠疫情和油价暴跌的双重夹击下,欧洲石油公司的转型进一步加速,纷纷宣布激进转型战略,宣布将由IOC转变为IEC,即国际综合能源公司。美国石油公司虽然也在油气领域局部缩短,但仍坚持将油气作为唯一焦点营业。

“美国石油公司可能还在守候加倍成熟的转型时机。”咨询公司埃信华迈(IHS Markit)亚太区上游研究副总监朱坤锋对记者说,欧洲石油公司迫于投资人的壮大压力,不得不自我革命。

天下五大IOC——埃克森美孚、雪佛龙、壳牌、BP、道达尔均成立了新能源部门。但前两家美国公司的转型力度远小于后三家欧洲公司,欧洲和美国的石油公司渐行渐远。

中国的“三桶油”(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不属于IOC的范围,是另一种生长范式的NOC(国家石油公司)。与其他产油国的NOC差别,“三桶油”在已往二十年里以IOC为模板,在国际油气市场努力扩张。面临国际油气市场陷入历久低谷的状态,“三桶油”现在也必须做出新的选择。

现在,“三桶油”未制订整体转型战略,而且仍然在增添油气产量。业内人士以为,“三桶油”肩负保障国家油气供应的社会责任,不能不实行“增储上产”。然则从公司生长的角度看,“三桶油”亟需找到新的发力点,才气具有延续的市场竞争力。

2050:欧洲石油公司设定零碳时间表

身处能源转型最努力区域的欧洲三大石油公司BP、壳牌和道达尔,均已宣布了净零排放的生长战略。

转型意志最决绝的是BP公司。该公司于今年2月宣布,将在2050年之前实现“净零”排放目的。今年8月,BP宣布升级版的转型战略,明确提出要从国际石油公司转型为综合能源公司,并宣布了详细的投资设计:10年内每年在低碳领域投资约50亿美元,这一数字是现在年度投资数额的10倍。到2030年,BP的目的是开发约50吉瓦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比2019年增添20倍;同时,至少削减100万桶油当量/天的油气产量,相当于在其2019年的水平上削减40%。

为了实行转型战略,BP引入了新的财政框架,严酷约束资源支出、去杠杆,将净债务削减到350亿美元。BP还设计在2020年下半年至2025年时代剥离250亿美元资产,主要是油气资产。

比BP更早向低碳转型的是壳牌。2017年,壳牌宣布将降低能源产物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设计到2050年使其能源产物的净碳足迹削减一半左右。随后的三年里,壳牌的碳排放目的逐渐提高。到今年4月,壳牌宣布将力争在2050年之前成为净零排放的能源企业。”

一直持有太阳能营业的道达尔于今年5月宣布:设立天气珍爱新目的,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道达尔设计成为集油气、低碳电力和碳中和解决方案营业于一体的综合能源公司。

对于努力转型的缘故原由,BP团体首席经济学家戴思攀(Spencer Dale)9月17日在对包罗记者在内的中国媒体示意,在未来10—15年里,石油和天然气仍然在能源系统当中施展重要作用,但需求很快就将泛起下降。能源产业的最高盈利领域将从上游生产转移到提供解决方案的下游市场。因此我们公司需要作出调整和转型,即从IOC转型为IEC。IEC的寄义是,公司会提供差别的能源产物,同时提供能源解决方案。

欧洲石油公司努力转型的缘故原由,并不仅是看好可再生能源的远景,还由于投资人的壮大压力。

壳牌和道达尔在宣布净零排放战略时,都强调了这是对股东的答应。道达尔的净零排放声明称,这是和介入全球投资者倡议“天气行动100 ” 的机构投资者的联合声明。介入“天气行动100 ”的投资者估量持有道达尔25%以上的股份。

壳牌宣布的净零排放声明引用了英国养老金委员会成员、天气变化问题机构投资者小组董事会成员亚当·马修斯的谈论。马修斯说:“这表明壳牌不仅有信心掌握眼前的形势,而且正确地将重点放在要害行业的零排放通道上。”马修斯也是介入“天气行动100 ”的投资人。

“天气行动100 ”的倡议已得到全球跨越420家投资机构的介入,介入机构的资产治理规模总共跨越38万亿美元。除了公然介入的投资机构,一些国家的主权财富基金也是该倡议的非公然支持方。

在投资人的壮大压力下,性格温顺的BP前首席执行官鲍勃·达德利(Bob Dudley)曾于2018年10月强烈抨击呼吁投资者抛售油气公司的人:“撤资流动人士可能出于善意,但他们提出的建议可能导致糟糕的效果。在2040年之前,油气资源仍需知足三分之二的能源需求,油气领域还需要数万亿美元的投资。” 鲍勃·达德利于今年2月退休,竣事了在BP长达40年的职业生涯。

壳牌在今年4月宣布净零排放目的之前,也曾坚称油气仍然是焦点营业。壳牌天然气一体化和新能源营业执行董事魏思乐去年10月在北京对记者示意,现在最先退出石油营业还为时过早,石油消费要到本世纪30年代才会到达峰值。不外,壳牌会加倍注重投资短周期的油气项目,好比投资回收期十年到十五年的项目,而不是长达四十年甚至更历久限的油气项目。

魏思乐那时也示意,壳牌在电力领域会有更多结构,希望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天下规模的电力企业。电力营业的收入现在在整个壳牌占比不到1%,然则已占到壳牌投资总额的5%到10%。

新冠疫情的暴发让欧洲三大石油公司加速了转型的措施,而欧洲为数不多的NOC比IOC转型的速率更快。挪威国家石油公司(Statoil)于2018年将公司名称更改为“Equinor”。新名称由“同等、公正与平衡”等3个词的词根,与代表挪威的nor合并而成,石油彻底从其名称和LOGO中删掉。更名后的Equinor公司逐渐退出油气营业,正在成为海优势电巨头。

美国石油公司:坚定看好油气产业

正规监管,资金安全,品种齐全,投资国际

埃克森美孚、雪佛龙、康菲等美国IOC巨头,至今未宣布低碳转型设计,也未答应任何减排目的。

“美国石油巨头不仅拒绝减排,还曾宣称天气变化是一个圈套。”不愿签字的业内人士对记者说,美国本土拥有厚实的油气资源,也有较高的需求,这是美欧石油公司走分道扬镳的泉源。

即便油价暴跌使美国石油公司陷入巨亏,他们仍然坚定地看好油气产业远景,将其视为唯一焦点营业。埃克森今年一季度亏损6.1亿美元,为30年来首次泛起季度亏损;雪佛龙从去年四季度最先巨亏,该季度亏损66亿美元

但雪佛龙却逆势扩张。今年7月,雪佛龙宣布以50亿美元的价钱收购油气生产商诺贝尔能源公司(Noble Energy),包罗债务在内,买卖总额130亿美元

美国石油公司为何坚持不生长低碳营业?美国某IOC资深员工对记者示意,美国人一直以为,油气资源仍将历久知足人类能源需求。

埃克森美孚2019年10月宣布的能源展望讲述称,到2040年,全球能源需求将增进25%左右;石油需求增进30%,继续保持第一大能源职位,占一次能源需求总量的31%;天然气需求增进40%,增速最快,跨越煤炭成为第二大能源,占一次能源需求总量的26%。

从历史上看,欧洲石油公司曾多次对新能源投资抱有热忱,而美国石油公司从未摇动过对油气产业的信心。在2015-2016年油价暴跌后,石油巨头们纷纷节支,只有埃克森美孚继续增添资源支出以提高产量。2019年,埃克森美孚仍大肆投资油气产业。2019年该公司的投资预算是300亿美元,同比增进16%。同时,其设计在2020年投资330亿-350亿美元

埃克森美孚在巨亏之后削减了资源支出。即便如此,埃克森美孚仍然无视低碳营业的生长,并抵制投资人的环保要求。

美国纽约有投资人指控埃克森美孚在披露信息时没有思量到天气变化,误导了投资者。但埃克森美孚并未为此支出任何实质价值。纽约州审计长托马斯·迪纳波利(Thomas DiNapoli)在谈论今年美国企业年度股东大会的效果时示意: “埃克森美孚等企业拒绝认真思量全球低碳经济的要求,或将被后疫情时代的投资者甩掉。”

今年8月,埃克森美孚被剔除出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称道指)的成分股,而在此之前它已经延续92年维持道指成分股的身份。雪佛龙成为道指留下的唯一一家石油公司。不外,雪佛龙也曾在1999年被踢出道指,又于2005年被重新加入。

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龙都是由昔时的尺度石油公司演变而来。前述不愿签字的业内人士以为,尺度石油公司的基因里就刻着守旧和郑重,而欧洲石油公司的气概对照开放和天真。美国石油公司和欧洲石油公司向来行事气概差别,这次疫情的影响放大了两者的差异。美国石油公司未来仍然有可能会大肆投资新能源,只不外他们在守候一个成熟的时机。

夹在中心的中国“三桶油”

面临行业生长的分岔路口,作为NOC的“三桶油”做出选择比IOC加倍艰难。他们既不能像欧洲公司一样潇洒做出净零排放的答应,也不能如美国公司那般抵制减排。

“三桶油”在十多年前,曾努力融入全球石油市场的竞争行列之中,也树立了跨国谋划的NOC形象,经常与IOC在全球市场上结伴同行。现在,“三桶油”在国际石油市场的影响力下滑,而在能源产业的其他领域也并未找到章法。

“三桶油”眼下面临的矛盾是:油价暴跌、需求下降,“三桶油”必须削减投资。但为了保障油气资源“增储上产”的政治任务,“三桶油” 仍然要需要增添产量。

2020年上半年,中石油的资源性支出为747.61亿元,同比下降 11.0%;其2020年整年资源性支出预计为 2285.00亿元,同比下降 23.0%。而中石油2020年上半年的油气当量产量为83370万桶,同比增进7%。

但“三桶油”并未重启住手多年的外洋扩张战略。今年8月,曾有外媒报道称,中石油设计收购BP在阿曼卡赞气田的10%股份,买卖金额或达15亿美元。但中石油中东公司某负责人克日对记者说,该新闻纯属谣言。

中海油也在削减外洋项目的投资。中海油董事长汪东进在今年3月示意,外洋项目的成本比海内要高一些,因此,外洋项目降低资源支出的力度可能要更大。

中石化是“三桶油”里转型相对最努力的企业。今年8月,中石化提出了“打造天下领先的清洁能源化工公司”的新愿景,但未提出明确的减排目的,强调了仍立足于石化行业的公司属性。中石化还在努力开拓氢能、地热等与油气产业密切相关的新能源,但鲜有涉足其他可再生能源产业。

民德研究院院长、中海油能源经济研究院原首席研究员陈卫东对记者示意,央企改造的决议权不在企业内部。“三桶油”的谋划、投资和战略驱动并非主要来自于市场压力和竞争,其第一要务是要推行国家责任。因此,“三桶油”的转型驱动力与IOC们有很大的差别。

从国际政治形势来看,“三桶油”现在难以抛下油气主业而另寻他途。戴思攀以为,在去全球化的情况下,中国将加倍倾向于降低油气的对外依存度。若去全球化形势继续生长,中国入口油气的数目可能会降低30%,中国必须加倍努力地开发海内油气资源。

但在能源产业向清洁低碳化生长的局势眼前,“三桶油”若是不实验转型、不自我革命,无异于坐以待毙。

就职于“三桶油”的国际能源战略学者陆如泉近期在《财经》刊文称,只管三大石油央企根据国家相关要求在改造创新的道路上不停探索,但新一轮更大力度改造的着眼点、发力点在哪儿似乎还未找到,改造盈利也无从谈起。只有将NOC定位为企业,“断奶”的同时给它们“松绑”,激励它们作为市场主体介入市场竞争,NOC才有未来。

新能源车企:储备资金和上马2.0产品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