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又要跑出一个IPO了。
投资界—天天IPO获悉,本周,四川白家阿宽食物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阿宽食物)更新招股书,继续推进在深交所主板IPO的上市历程。一旦阿宽食物上市乐成,将成为A股“利便面第一股”。
这一次,阿宽食物更新了2022年前三季度的谋划数据,而最大转变之一,是招股书中首次泛起汪小菲旗下品牌“麻六记”的名字。阿宽食物的代工营业第二大客户就是麻六记,其他客户还包罗了李子柒。
确立于2016年,阿宽食物总部坐落于四川成都,旗下拥有“阿宽”和“白家陈记”两大品牌,主打四川特色的利便面、利便粉丝、利便米线、自热食物等,尤其是在疫情时代,阿宽食物光“红油面皮”一年就能卖出5亿元。此前,阿宽食物迅速完成了多轮融资,死后群集着同创伟业、高瓴、前海母基金、众源资源、麦星投资等投资机构。
至此,我们看到一个川味IPO雄师集结——卖暖锅调料的天味食物,卖调味品的千禾味业,卖郫县豆瓣酱的丹丹豆瓣、卖藤椒油的幺麻子.....阵容重大。
辞掉公务员岗位重庆人卖利便粉丝,要IPO了
阿宽食物背后站着一位60后重庆人——陈朝晖。
图源:阿宽食物官网
出生于1969年,青年陈朝晖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学专业结业后,曾在共青团成都市委少年部事情过两年,因不习惯按部就班的机关生涯,厥后从团市委辞去公务员职务,加盟到四川百事可乐饮料有限公司从事营销。1994年,陈朝晖再次决议告退正式下海创业,乞贷开办了一家广告公司,最先陆续署理一些小食物的销售。
来到千禧之年,利便面、粉丝等速食产物在市场上大受迎接,陈朝晖也瞄到了商机。坊间撒播着这样一段故事——2000年的一天,陈朝晖去成都机场接同伙,时至后午夜,二人只幸亏路边的一家“双流白家肥肠粉”的小摊上对于下,没想到平平无奇的粉丝让同伙赞不停口,“要是肥肠粉像利便面那样做成利便粉丝,那一定会赚大钱。”
同伙无意间的一句话,让陈朝晖大受启发。做了充实的市场调研后,他于2001年确立了四川白家食物公司,正式做起了利便粉丝的生意,也就是“阿宽食物”的前身。彼时,陈朝晖已过而立之年。
刚起步时,白家食物主要以酸辣粉、肥肠粉等产物为主,该口味契合了川渝一带消费者的嗜辣需求,又与通例的利便面食物有了差异化,加上首创人陈朝晖广告谋划身世,又深谙快消品行业的营销之道,很快白家酸辣粉的销量便水涨船高,第一年销售额便轻松跨越4000万元,短短两三年销售规模就破了亿。
只是,酸辣粉只属于利便速食物的一个细小品类,以“粉丝”作为主食的人群相对较少,白家食物没几年就遭遇了生长瓶颈,厥后再碰上与白象团体的商标之争,陈朝晖和公司倘佯幽静了五六年。“白家食物曾快速做到酸辣粉天下第一,然则整年销售额也就几个亿,已经到了酸辣粉品类的天花板了,以是企业长时间倘佯不前,难以突破。”陈朝晖在一次访谈中回忆。
2015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热潮,陈朝晖最先率队战略转型,将公司从传统企业转向互联网公司,产物结构层面也举行了大刀阔斧地改造。两年后,公司又提出“新型利便食物观点”,旗下产物也扩充了主打地方特色、非油炸利便面的红油面皮、甜水面、自热烧烤、自热暖锅、螺蛳粉等新型利便食物。
据陈朝晖先容,他们的粉丝已经不是原来的那种干粉,而都是湿的米线做成的,将新鲜的米线用在了利便食物里,包罗旗下甜水面,面体都是湿面,开水泡两分钟就可以吃,完全可以做到还原餐馆的风味。
一系列迭代和改造,使得白家食物再次回到正常的生长轨道。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白家食物每年以40%以上的增进,2020年1—5月的销售更是较上一年同期增进了120%,利润也出现翻番增进。2021年,“白家食物”正式更名为人人所熟悉的“阿宽食物”。
二十余年走来,阿宽食物终于在风云幻化的消费江湖占得了一席之位。凭证Euromonitor/光大证券研究所数据,2018 年至2021 年,阿宽食物的销售额复合增进率在行业前十厂商中排名第一,2021年的利便面销售额已位居内资品牌前三。
现实上早在2017年,阿宽食物便启动了IPO战略,并把2018年定为三年上市期的第一年。现在兜兜转转,阿宽食物再次来到IPO的大门前。如若乐成,54岁陈朝晖有望获得人生里的第一个IPO。
年入10个亿,为汪小菲代工
同创伟业、高瓴投了
不起眼的利便粉丝若何撑起一个IPO?
首先面向C端消费者,阿宽食物主要产物为新型利便食物,均由非油炸工艺生产制造而成,主要包罗利便面、利便粉丝、利便米线、自热食物等品类,其中最为民众所熟知的为“红油面皮”系列产物——精选小麦磨制颗粒面粉作为质料,接纳高温熟化等工艺制成,搭配公司的特色调味料包,能够使产物较好地还原地域特色风味,具备非油炸免煮、宽面有嚼劲等特点。
图源:阿宽食物官网
随同利便食物消费群体的口味和审美的迭代,消费群体加倍乐于尝新、兴趣多变,传统品牌和产物对其吸引力已经有所削弱,而此时阿宽食物不停升级“红油面皮”系列产物形态、包装及营销方式,乐成将其打造为热销产物,开创了一个新的利便面品类。
加上疫情影响下,消费者对利便食物的囤货需求与日俱增,阿宽“红油面皮”走红。招股书中提到,2021年“红油面皮”系列产物年销售额约5亿元,累计销售跨越1亿份。
详细到谋划上,阿宽食物接纳直销与经销连系、全渠道触达的销售模式。停止2022年上半年,阿宽食物拥有超1000家线下经销商,每家经销商能够笼罩数个甚至数十个销售终端。同时,阿宽食物的商超客户涵盖沃尔玛、物美、永辉超市、大润发、红旗连锁等大中型超市,形成了以西南区域为中央,辐射海内大中型都会的销售网络,并已出口至美国、加拿大等多个国家和区域。
线上,公司也已与京东、天猫、拼多多、抖音、快手等多个电商平台确立了深度相助关系,实现了对大多数网购消费者群体的笼罩。
除了自有产物的直接售卖,阿宽食物尚有一学生意为人熟知——代工。招股书披露,多年来,阿宽食物为三只松鼠、百草味、李子柒、名创优品、来伊份、良品铺子、肯德基、网易严选、薄荷康健、杨国福、麻六记等着名消费品牌提供贴牌代工服务,堪称“网红背后的网红”。
值得注重的是,2022年上半年,汪小菲出任董事的麻六记直接跃升为阿宽食物定制销售营业的第二大客户。彼时,汪小菲因与明星大S的家庭纠纷而被议论得沸沸扬扬,直接促就了前者主创的“麻六记”酸辣粉的销量飙升,麻六记在半年里一口吻订购了1592.87万元阿宽食物的贴牌酸辣粉产物。在此之前的2019—2021年,麻六记一直未曾泛起在阿宽食物前五大客户的名单中。
凭证招股书,2019—2021年,阿宽食物的营收划分为6.31 亿元、11.10亿元和12.14亿元,复合年增进率为 38.72%;净利润划分为2400万元、7600万元和5600万元。2022年前三季度,阿宽食物的营收同比增进3.39%至9.27亿元,净利润则同比增进32.84%至4800万元。
其中,阿宽食物在2019—2022上半年间的定制渠道收入划分为0.68亿元、1.5亿元、1.42亿元、0.84亿元,占主营营业比例划分到达了11.18%、13.36%、11.56%和12.63%。不在2022上半年直销订单中,其定制销售毛利率仅为17.32%,而同期自营品牌电商、经销商销售毛利率可达30.36%。
短短几年间,阿宽食物也收获了VC/PE的加持,背后站着包罗同创伟业、高瓴、前海母基金、壹叁资源、众源资源、麦星投资、兼固资源、茅台建信基金、彬复资源等多家机构。其中IPO前,同创伟业为阿宽食物最大机构投资方,而高瓴创投亦持有超5%的股份。
这一次,招股书也披露了各个资方与阿宽食物的对赌情形,人人都在守候这个IPO的到来。
四川跑出一个IPO军团承包你的餐桌
追溯四川的消费IPO,我们看到一支餐桌雄师。
让人印象深刻的是2019年,四川天味食物乐成上市,成为A股“暖锅调料第一股”。确立于2007年,天味食物主营川味复合调味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焦点品牌为“大红袍”暖锅底料、“好人家”川菜调料,以及“天车”三大品牌,海内生意蒸蒸日上,还远销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
2022年,天味食物卖出4万多吨暖锅调料,净赚3个亿元,最新市值超200亿元。其首创人邓文、唐璐配偶也活跃于创投圈,不仅投了数家创业公司,还做起了LP。
从四川跑出的调味品尚有千禾味业。素有“小而美西部酱油小龙头”之称,千禾味业总部位于四川眉山,首创人伍超群结业于华南农业大学兽医专业。1996年,伍超群拉着哥哥创业——恒泰实业,主要做生产食物添加剂相关的生意。
但伍超群并不情愿只做巨头们的原质料供应商,他最先思索若何将焦糖色向下游的酱油醋转型,于是便有了千禾味业。2016年,千禾味业在上交所挂牌上市,最新市值超230亿元。
此外,一个个鲜香麻辣的川味IPO正在赶来。
去年,四川省丹丹郫县豆瓣团体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丹丹豆瓣)首次果然刊行股票并上市指点立案。这是一家由78岁川籍首创人——岳平空手起身打造的豆瓣酱企业,靠卖郫县豆瓣酱、暖锅底料、泡菜等多功效复合调味料一年收入10亿元。如若希望顺遂,丹丹豆瓣将成为“郫县豆瓣酱第一股”。
在此之前,主打藤椒油的幺麻子也向深交所创业板递交IPO招股说明书(申报稿),正式迈出了IPO措施。幺麻子背后的掌舵人是来自四川洪雅的一对60后伉俪。1992年,赵跃军和妻子龚万芬在老家路边开起了小店,用祖传藤椒油焖制身手制作食物,效果藤椒油大受迎接。
于是,伉俪二人索性做起了藤椒油生意。靠一瓶小小的藤椒油,这家四川公司一年进账3个亿,还获得了网聚资源、中金资源、绝了基金、伍壹柒基金的战略投资,
放眼整个消费IPO市场,这里正在逐渐回温。开年,由来自江西的余惠勇配偶开办的百果园正式上岸港交所IPO,这是港股今年第一个消费IPO。统一天,有医美界“爱马仕”之称的优美田园也乐成在港股IPO,两支股都实现了开盘大涨,为整个一级市场的投资人带来了一缕振奋。
今后,包罗珍酒李渡、澜沧古茶,KK团体、嘀嗒出行、普乐师团体等不少着名消费品牌企业也加速了上市历程,纷纷向港交所提交招股书或更新再递表,久违的热闹回来了。
回忆2022年底,身边不少投资人向我们转达一个相似的看法——相比于已往一年的冷清,今年市场信心最先回归,消费类企业上市也将迎来岑岭,尤其是港股IPO。人人都在期待着这一幕发生。
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