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前,我到了西班牙巴塞罗那,加入了 MWC,天下移动通讯大会。
但真话实说,时隔 3 年,再次加入这个天下上最主要的移动通讯领域大会,真的挺无聊的。
场馆面积很大,参展方也不少,展馆内也人头攒动,外国媒体们举着相机,扛着脚架疯狂拍摄,但并没有什么中国人没见过的新手艺或者新产物。
场馆内*的展台,基本都是中国品牌,展示的也都是已经在海内公布过的产物。
在消费电子领域,中国市场确实已经走在了天下的前面。
举个例子,前段时间 OPPO 在海内公布了 Find N2 Flip 折叠屏手机。在这次 MWC,OPPO 选择在这个时间节点在欧洲上市这款小折叠手机。
在此之前,国际市场上的小折叠屏手机,只有三星 Z Flip 这一个系列。
相比于三星,OPPO 的小折叠手机外屏尺寸更大,能承载更多的功效。自然,它在欧洲上市时,引起了相当多外洋消费者的关注。
在意大利米兰的门店里,一台 512G 存储的 Find N2 Flip,售价是 1199 欧元,约合8782 元人民币。
这价钱确实不算廉价,究竟在中国,同样的设置,售价是 6999 元。
在一家位于意大利米兰,有种种品牌聚合的电子产物卖场中,有一个 OPPO 门店。在我待了不到半小时的时间里,一共有十来个消费者进门就奔着 Find N2 Flip 这台小折叠手机把玩体验,并咨询正式开售时间,准备下单。
在很长一段时间,对于外洋用户,中国产物最主要的标签是随着国际大厂的蹊径,用中国人最善于的低成本和规模效应,推出低价高质的“复刻品”。在那时,似乎中国品牌和高端扯不上什么关系。
但很显然,事情在发生一些转变。
和 OPPO Find N2 Flip 定位类似的三星小折叠手机,在意大利市场的起售价是 1149 欧元,而 iPhone 这一代的最主流机型iPhone 14,在意大利市场的售价是 1029 欧元。
在外洋市场,中国品牌,终于最先在国际大牌占领的订价区间内,靠产物力举行市场竞争。中国科技公司,也该让外国人开开眼,看看中国创新的速率有多快。
我 2015 年最先做科技媒体,从 2016 年年头最先,基本上每年美国 CES 和西班牙 MWC 这两场主要的科技展会都市加入。最最先几年我还挺兴奋,由于那几年智能穿着,AR/VR,都是那时整个行业最明确的手艺风口,各家厂商也都在竭尽全力去探索新手艺,推出新产物。
但疫情后,随着全球整体经济下行,智能终端行业也创新乏力,这两场国际大展会最先逐渐失去吸引力。绝不夸张地说,时隔整整 3 年,当我再一次站在 2023 年 MWC 的展馆内,看了几家展台,我甚至还发现了一些品牌仍然在展出 2019 年 MWC 时展示的手艺。
但今年最显著的趋势,是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硬件创新乏力的大环境下,最先用自己的快节奏、新产物,和不靠路径依赖的自主创新,逐渐吸引外洋用户好感,确立身牌认知。
中国品牌的更新节奏有多快?
2021 年,OPPO 公布了*代 OPPO Air Glass。这是个外观类似动漫角色超级赛亚人会戴的单目 AR 眼镜,靠一块儿小屏幕,在人眼前方投射出一块儿绿色的画面。产物形态有点儿像早年间 Google 公布的 Google Glass。
这是个挺酷的产物,但外观照样太突兀了,没有人会在果然场所佩带这样一款眼镜,就像没有人会在众目睽睽下呼叫自己手机上的语音助手发条微信一样。
2023 年,也就是前两天,OPPO 在这次的 MWC 上展示了全新的 OPPO Air Glass 2,时隔不到两年的时间,OPPO 把同样的 AR 显示功效做到了一个外观无限贴近通俗眼镜的形态中。
这是极大的手艺提高,在一个几十克的眼镜中塞下显示单元、处置器、电池和音响,难度可想而知。
虽然这款产物依旧是为了低功耗只能显示绿色,虽然现在的产物,OPPO 只能解决 AR 眼镜的显示问题,还无法做到用户在现实空间中的手势交互。
但就算这样,整套产物也已经足够惊艳,究竟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听说中苹果一直在研发的 AR 眼镜还未公布,Google 早就住手了 AR 眼镜项目,微软也暂停了前些年被整个行业寄予厚望的 Hololens,把重心所有放在 ChatGPT 这样的人工智能风口上。
外洋市场上*还在活跃结构 VR/AR 领域的公司,只剩下 Meta 一家。其公布的产物,也只是 Oculus Quest 这样的头戴式 VR 眼镜。在厥后的品牌宣传中,Meta套上了元宇宙和虚拟办公的“行业热词”,但想必所有人都清晰,没人会愿意长时间佩带这样一个粗笨的 VR 装备,太沉也太热。
OPPO 这家公司也确实天职。只管可能由于这款产物功效层面还不太完善,短期内也禁绝备大批量销售,以是在自家面努力大的 MWC 展台中,该公司只给 OPPO Air Glass 2 留了一个不到 5 平米的小房间。
效果,逛展的人在门口排起了长队,都想上手掂量掂量这 AR 眼镜有多轻,再戴上看看显示效果。
你看,只要中国科技企业做好产物,自然会被关注到。
在和 OPPO 外洋销售与服务总裁张洲川的相同中,他频频示意,做外洋市场,产物竞争力才是最有说服力的。
“我们没有设定太明确的benchmark,我们公司着实很简朴,若是产物足够好、到位了,真的获得什么成就是随之而来的。我们从来不会设定这个市场今天做到若干,明年做到若干。我们不会设这个目的,哪怕销售也是怎么把产物讨论好,你知不知道这个产物的卖点,你知不知道这个消费者带来什么价值点,我们在这上面怎么通报到营销上就到位了,销量什么的都是自然来的。到了季度卖完了以后我们再总结一下,这时刻获得若干市场份额,我们是这样。”
做出这种示意,也许率与张洲川的职业履历有很大关系,在卖力外洋市场前,张洲川在 OPPO 的开发部,是真正的“产物人”。
“着实我那时在开发部,是研发身世的。我们17年底、18年就最先做折叠屏的原型机了,四年六代真的是搞了许多。我们为什么不发呢?着实我们以为不到位,不成熟。那时又厚,折痕更厚,那逐代优化啊。
销售是一个理念,我们想更康健,由于我们的企业理念是康健恒久,我们不希望一下子搞得这么高,一遇到什么问题又下来了,我们是稳步向前的,我们不会看到别人发了四代了,可能要怎么追上,不是的。若是我们是这种理念,可能比他们公布还早。”
着实不光是 OPPO,在这次 MWC 展会上亮相的所有中国厂商,荣耀、小米、遐想等等无一破例,都最先用产物力语言,用最直接的产物体验,吸引外洋媒体的关注和外洋消费者的订单。
在已往几十年,中国消费者履历了外洋大厂们在中国市场生根发芽,逐渐壮大,而对于中国的科技公司,也是时刻,让外国人开开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