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是河南。
据《河南日报》新闻,3月15日,环省科学院创新生态圈建设暨“人才强院年”启航仪式上宣布,中原科技城将在今年正式启动建设“一流大学郑州研究院”起步区,其中四所高校研究院已经明确落户——
包罗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现在,哈尔滨工业大学郑州研究院一期已经投入使用。
众所周知,重点高校稀缺一直是河南恒久以来的缺憾,几所着名大学研究院的落地,或允许以为教育和科研资源主要的河南划开一个口子,这也是打造环省科学院创新生态圈的主要一笔。
看到这一幕,投资人十分期待。眼下,去科研人才最拥挤的地方找项目,已经成为VC圈潮水——那里有研究院,那里就有风险投资人的身影。
河南,苦教育久矣
落地4所985大学研究院
这一次,河南省砸出了真金白银——项目总投资约960亿元,选址在龙湖北部片区,由一流大学院所、省科学院院所、顶尖国际院所、顶尖中央驻豫院所等形成4大组团,总占地面积约8400亩。其中,一流大学院所组团净用地面积约1200亩,今年设计启动该组团起步区约390亩用地计划建设。
据悉一流大学院所将重点引入5至11所高校研究院所和省科学院研究院所。此前,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以及英国华威大学、意大利米兰理工学院等14所海内外一流高校纷纷表达了强烈的相助意愿。
其中,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三所高校的研究院已经正式官宣,将落地郑州。在此之前,哈尔滨工业大学郑州研究院一期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二期正在加速建设。换言之,河南将迎来4所985高校研究院。
现在,哈工大郑州研究院已经招收351名研究生,而且团结确立河南省首个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将大量先进的手艺都带到河南。同时研究院项目的开发模式和建设的前期准备事情已基本成熟,预计今年上半年就能开工建设。
对于河南来说,这一幕意义重大。众所周知,河南苦教育久矣,作为人口大省,河南总人数已经靠近1亿,每年高考、考研人数居高不下,而当地的重点高校却希罕,是天下皆知的“高教洼地”。
今年两会上,天下人大代表、河南工业大学校长李成伟曾给出两组对比强烈的数据——天下有2756所高校,其中147所为“双一流”高校,占比5.33%;河南省有156所高校,仅有2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占比1.28%。近5年来,河南高考考生跨越100万,天下第一;而生均“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数目位列天下倒数第一。
这会带来一系列连锁效应。好比,从河南走出的考生往往要蒙受比其他省份学生更严重的升学压力,一直被外界视为“美强惨”的存在;由于缺乏科研基础,河南高精尖产业难以生长,进一步导致当地人才流失严重,现在有1600万河南人在省外常住,高端人才更是十分稀缺。
缺那里就补那里,“科教强省”是河南饶不开的问题。由于缺少重点高校,河南决议“借鸡生蛋”,引入省外一流大学。此前,河南就已经接连引入西安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中山大学等多所高校前来确立分校或落地研究院。
2022年9月,河南省通过《关于建设“一流大学(科研机构)郑州研究院”的实行方案》,指出建设一流大学(科研机构)郑州研究院,是加速推进国家创新高地和天下主要人才中央建设的战略行动和有用途径,并在今年的政府事情讲述再次强调。现在“一流大学郑州研究院”项目启动,或许也意味着,河南“抢高校”的历程更快了。
作为河南省会,郑州市也在开年的政府事情讲述中立下了flag:今年将推进龙子湖新能源实验室等10个重大科创研发项目加速落地,新谋划建设5家以上一流大学(科研机构)郑州研究院,力争新引进头部企业20个、省内外科技企业及高质量研发团队30个以上。
“河南考生许多、很难、很起劲、很优异”,一次高校招生事情上,河南省教育厅厅长一语道破百万河南学子的心酸。现在,这一境况似乎正在逐渐发生转变。
从南到北,
各地争抢高校研究所
河南并非个例。眼下,争抢高校研究院成为热闹一幕。
最努力的就是深圳。以前,深圳高校基础薄,远不如北京、上海、广州等高等教育重镇。于是,为了增强科研实力、吸引高端人才,深圳不仅从天下各地四处笼络名校在深设立分校区,如北京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等,还在2006年确立了深圳先进院。
不久前,深圳在2023年设计中提到一系列大学的建设计划,引发惊动——包罗加速建设深圳音乐学院、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深圳海洋大学;推动深圳理工大学“去筹”设立;开工建设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深圳创新创意设计学院;加速建设暨南大学深圳新校区;推进与香港大学相助办学等等,规模之大令人赞叹。
放眼整个大湾区,同样在起劲引进高校、研究院。2023年,大湾区预计将有4所新大学最先首次招生,划分是广州交通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大湾区大学、香港都会大学(东莞)。与此同时,香港理工大学(佛山)、香港都市大学(肇庆)、香港大学(深圳)还在建设中。
相似一幕也在长三角上演。这里虽然拥有上海张江、安徽合肥2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央,国家重点实验室数目达104家,在天下占比约20%,但苏州、杭州、宁波等科技强市的科教资源却不够突出。
于是,引进高校院所、科研机构等“大院大所”成为一个解决方案。21世纪经济研究院数据显示,停止2022年,苏州已累计与260多所海内外高校院所确立稳固相助关系,累计引进种种院所超130家;2018年,杭州启动“名校名院名所”的“三名工程”后,已先后引进着名高校和科研院所55家;而宁波累计引进高能级产业手艺研究院达71家。
为了在产业之战中占有一席之地,更多中部都会也来了。2021年数据显示,重庆已引进大学、大院、大所累计达30家,建成科技研发平台40余个,如中科院重庆研究院、北理工重庆创新中央等。
而湖北,为了改善区域科创实力显著失衡的问题,决议支持宜昌和襄阳引进一批大院大所,增强与省内外高校院所确立慎密的产学研相助关系,支持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在襄阳、宜昌建设的产业手艺研究院做大做强,指导创新资源加速向两城群集。
这一幕背后,有着一个深刻的时代靠山——当前,中国正处于新一轮产业转型期,而各个都会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离不开科研院所、高校的先进手艺研究和支持。
“科技创新的时代已经到来。一些经济蓬勃区域最先意识到,内陆没有科研机构就缺乏创新源头,就难以真正培育原生的硬科技企业。”中科创星首创合资人米磊扎在科研功效转化一线不禁叹息。为了生长内陆新兴产业和创投生态,近几年许多地方鼎力引进大院大所,吸引全天下顶尖人才。
一场围绕着大学和科研院所的都会产业追击赛,已经拉开帷幕。
VC涌向研究所
科研人才决议一座都会的远方
“现在VC都要去科研院所,大学实验室蹲项目。”
这背后是一场属于创投圈的接力赛:各地引进高校和科研院所,投资人紧随厥后,深入研究院,做好功效转化的事情。
实践证实,创投契构是科技功效转化不能或缺的一环。回首这几年,VC去各大高校看项目,挖教授轰轰烈烈,不少投资人更是清华、中科院、上海交大等各个高校功效转化处的常客。
“合资人一次出差,就要把一个研究院的项目扫一遍。”北京一家硬科技VC机构副总裁从常州回来后,聊起自己的感受。今年2月,该投资机构合资人带着几小我私人的团队去常州的天目湖先进储能手艺研究院调研,拿出了“扫货”的架势——短短几天时间,他们劈头筛选出一份重点项目名单。
无独占偶,深圳先进院也成为VC热门打卡地,达晨、同创伟业等一众本土头部机构先后登门造访交流。近几年,深圳先进院努力开展功效转移转化,形成产业群集效应。官网显示,深圳先进院累计与华为、中兴、创维、腾讯、美的、海尔等着名企业签署工业委托开发及功效转化条约逾700个,相助开展产学研项目申报跨越800个。
从高校到研究院,VC/PE已经形成了一个普遍共识:硬科技很有可能是未来长达十年的投资主题。而高校和研究机构则是高科技功效的主要源头。“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功效转化将是相当一段时期中国科技产业生长的‘生力军’和‘新引擎’,母基金将增强与着名高校及科研院所相助。”深圳天使母基金董事长姚小雄曾示意。
因而,理工高校成为了VC的热门打卡地。圈内撒播着这样一个笑谈:清华大学的功效转化处已经是投资人的第二办公室,不少投资人每周都要去呆上2-3天才行。
VC最先到科研人才拥挤的地方去找项目,这是一个影响深远的转变。正如北京一家早期投资机构合资人曾剖析,科技创新对理工科人才的依赖度异常大,就像西安、合肥背靠当地高校,借此培育一批不错的科技项目。而这一幕会不会也会在河南上演呢?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