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我要去寺里蹲蹲。清明小长假争取去寺庙里度个假,放置,马上!马上!”刷了一晚上小红书,90后的欣欣一拍桌子便在自己的密友微信群里奔走相告。趁着小长假出门“哈皮”(Happy)早已是旅游达人欣欣的老例,但寺庙游对她来说照样头一遭。
疫情事后的*个春天,人们早已按捺不住自由之心,想要奔向“有风的地方”。与往昔差其余是,除了通例的国际游和海内游外,一部门年轻人迷上了寺庙游。
携程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寺庙相关景区门票订单量同比增进310%。从搜索热度来看,近期关注度较高的寺庙景区划分是:杭州灵隐寺、普陀山景物区、苏州寒山寺、北京雍和宫等。
而值得注重的是,热衷于寺庙游的不只是传统看法里的中暮年,年轻人占有了半壁山河。凭证携程数据显示,今年2月以来,预订寺庙景区门票的人群中,90后、00后占比靠近50%。
佛系年轻人正在成为寺庙游的主力。
除了寺庙游外,年轻人还在以种种方式感受寺庙气氛感:一杯寺庙咖啡、一餐素斋、一串念珠……曾经不入年轻人高眼的寺庙现在却让打工族趋之若鹜。
寺庙到底凭什么吸引年轻人?是为了喝一杯饮料?照样为了度个假?今天的推送,让我们来聊一聊寺庙经济和它背后的故事。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
现实生涯中,对于普遍的年轻人而言,更多的是独自负重前行。他们憧憬着岁月静好,哪怕只是短暂地逃离都会的高压生涯,能得一时喘息也是一种恩赐。
欣欣想要实验寺庙禅修的初衷也无外乎于此:“在上进和上班之间,我选择上香。”
“现在事情强度真的很大,天天KPI都跟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样悬在头顶,加班已经加到麻了。我现在只要一下班,在CBD真的是一分钟都不想待。我喜欢旅游,一定水平上也是为了逃离都会吧。不是说了嘛,逃避虽然可耻然则有用。”欣欣说。
虽然被欣欣称为是“度假”,但寺庙禅修较之传统度假无疑是纷歧样的存在。
“说真话,之前出去旅游的时刻,还挺有‘偶像肩负’的,就是一定要拍出美美的照片,可以用来Po到同伙圈。以是旅行历程中要花许多心思在化妆、服装、摄影上。但在寺庙里小住,连手机都纷歧定能碰,别说是其他身外之物了。以是,在寺庙里生涯一段时间,可以说是真正的陶醉式度假了。”
现在,在浙江、河北、福建等地,不少寺院都开设了禅修营。禅修营主要是针对普罗民众的寺庙短期修行流动,融合了国学文化、康健养生、生涯美学等内容,以打坐、冥想、劳作等自然传统的方式到达自我放空、舒缓心里的效果。
与喧嚣的都市生涯形成鲜明对比,寺庙里的佛系生涯充满了质朴的味道。从环境来看,寺庙远离醉生梦死,营造出自然祥和、镇静致远的磁场。陶醉于山间竹林,一呼一吸之间,心里的烦恼、疲劳和痛苦也能消减几分。
能够容纳几十人的禅修营每次报名通道一打开都求过于供,或失恋或失业,焦虑的年轻人们钻营着心里的平和归宿,络绎不停。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在网络各大平台上,有不少逃往寺庙的年轻人分享着自己的心灵净化之旅。其中较为著名的一个项目叫作“七日止语禅修”。
据加入过某寺院七日止语禅修流动的学员形貌,在为期一周的时间里,生涯的重点即是“禅修”二字。与都会打工的“精神内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禅修讲求的是精神、心性的修炼,要保证精神的清明,要提腰收腹,提振精神。
“禅修那段时间,我天天5:00起床,每晚9:30入睡,好像回到了昔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节奏。关于禅修,刚最先逐日打坐都腿麻、脊柱疼、肩膀酸,完全坐不住。……闭眼后才发现念头乱飞,像上蹿下跳的猴,始终无法做到关注呼吸。到了中期的时刻,我就逐渐顺应了,而且天天对打坐有了期待,会发现一次次的提高。到最后,我已经完全顺应了这样的节奏。天天除了用饭睡觉就都在禅堂,会珍惜和认真看待每一次的打坐时机。”
“在禅修的历程中要止语,交流方式是写纸条放在盒子里,天天上午和下昼禅坐最先前是法师‘纸条问答时间’。除了打坐外,天天就在寺院里溜达,阴天、晴天、雨天,看云、看雨、看树、看花、观昆虫、观星。享受和自然毗邻,和自己毗邻的感受。”
年轻人在寺庙中释放心灵,而寺庙也在年轻人中释放活力。
成人的天下没有“容易”二字。
年轻人涌向寺庙,追求心灵驿站的短暂停歇,这背后的缘故原由显而易见:压力山大。
在2022年10月10日的天下精神卫生日,B站公布《2022bilibili青年心理康健讲述》,讲述显示,在已往一年,有约9776万人在B站学习心理康健知识,76%为24岁以下的年轻人。站心里理康健相关视频播放量超76亿次,同比增进83%, “焦虑”“抑郁”“压力”等心理相关词汇搜索量达9930万。
无独占偶,天猫新生涯研究所示意,2022年,解压类玩具在淘宝天猫的销量整体增速近40%。
生涯重担下,解压诉求蓦地上升,从而催生出领会压经济。禅修营带有几分公益属性,但同时也象征着某种水平上的解压经济。
你的压力,我的生意。
洛阳设立2亿元前沿产业基金
着实,解压经济早就融入了我们一样平常生涯的方方面面。美团基于对线下解压放松类消费数据的剖析,公布了“2022十大解压新业态”,包罗射箭、泰拳、陆地冲浪、撸猫撸狗等。
除此以外,在部门都会内还泛起了“情绪发泄室”。在厦门的一家综合性体验馆就设置了“奇幻解压馆”的主题,成人门票70元起步,内里设置了多个场景。
好比在情绪发泄屋,穿上防护服的市民可以砸酒瓶,释放心里压制的情绪;在狭窄的呐喊屋,可以放肆嘶吼,还可以将陈列在周围墙壁上的黄鸭等看成设想敌,肆意捏、放声尖叫。
解压馆作为一种小型室内游乐项目,在当下年轻人追讨情绪价值的大环境下有着一定的市场需求。不外,寺庙禅修、解压馆舒压等解压经济也有着自己的自然短板。
解压经济大多属于陶醉式体验项目,许多人在加入流动的时刻是为了享受一种“体验感”。而在首次体验事后,是否会复购需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举例来看,虽然对禅修营赞不停口的体验者不在少数,但若是让他们把为数不多的假期全都花在寺庙修行,也并不太现实。
再好比,心里焦躁的打工人会去到某一家解压馆以求发泄情绪,但同样的环境若是第二次再去就很难引起消费者的新鲜感。因此,商家需要不停转变出新的场景。这不禁让人想到了曾经在年轻人圈子中爆火的剧本杀,同样的低复购率、同样的低翻台率,风口已过的剧本杀逐渐蒙上了灰尘。
历史是否会在解压馆身上重演呢?这还需要时间的验证。
一部门年轻人选择去寺庙度个假,另一部门连假期都成为奢侈品的年轻人又该怎么办呢?于是乎,在内卷与躺平之间,年轻人选择了去寺庙喝咖啡。
僧人卖咖啡,寺庙品拿铁。
这种略显奇葩的中西合璧组合,倘若放在已往,是容易遭受民众口诛笔伐的。
早在2012年,星巴克曾经入驻灵隐寺周遭,并在客户点单时推出了关于“大慈大悲”的话术,还曾经引发不少网友的吐槽。去年,由于租赁到期的缘故,这家星巴克正式告辞了灵隐景区。
而之后不久,杭州永福寺的慈杯咖啡,依附“僧人卖咖啡”的标签,在社交媒体上突然爆火。寺庙咖啡的标配是穿着袈裟长袍的僧人做伙计,并为主顾冲一杯“古风咖啡”。
“慈杯”正好是慈悲的谐音,佛家的慈悲讲的是,“慈能予乐,悲能拔苦”,正好是和咖啡的苦相互辉映。“今天你是中悲、大悲,照样超大悲?”也由此成为了一个著名梗。
永福寺火到什么水平?寺里的师傅们都劝媒体不要再报道了,就让主顾随缘打卡吧。永福寺的爆火引发其他寺庙纷纷效仿,上海玉佛寺、台州龙兴寺、厦门南普陀寺,都相继加入了卖咖啡雄师。
若是说去寺院小住的年轻人是为了“浮生偷得几日闲”,那么去寺院买咖啡的年轻人则更多是出于猎奇心理。寺院咖啡异常相符现代年轻人选择消费的尺度:国学释教等东方文化和西方美食的代表咖啡,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反差感,既有古朴的韵味,又有西洋的气息。
永福寺咖啡馆也异常清晰这一点,将两种气概演化到*,则更能凸显出反差感所形成的张力,知足消费者心理。
在永福寺,每一种咖啡的名字,都是一句禅语。美式是一杯“涤烦”;拿铁是一杯“停雪”;摩卡是一杯“欢喜”。永福寺在咖啡纸杯的设计上也花了巧思,新春时代由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潘汶汛设计的仙人指鹿纹样,既有中国画的美感,又有好的寓意与祝福。
针对年轻人的好奇心,慈杯咖啡一直在变着法儿地走自己的佛系特色。在慈杯咖啡,有一款咖啡盲盒,名字很应景,叫作“随缘”,一杯30元,抽到什么喝什么。
除了抽签之外,2023年春节,慈杯咖啡还推出了一款限制版揭福迎喜杯,加入了类似刮彩票环节,只要揭开杯套上设置的拉环,就能收到寺庙的祝福语。从一夜暴富,到日进斗金,每一个祝福语都戳中年轻人的心。
寺庙的创新远不止咖啡。从手串到香囊,从帆布包到文具,种种连系了现代和古代元素的小玩意儿吸引着年轻人为寺庙文化买单。好比法喜寺和文创公司相助推出的帆布包,上面印着“我佛尽该喜欢你 你这么棒棒”等字样。
创意缔造生意。
寺庙的创意还在继续。
谁能想到,2023年最火的旅游地在寺庙;2023年最火的咖啡也在寺庙。
上海的玉佛寺里,咖啡配面包的组合酿成了咖啡配中式点心;昆明的5A级景区里,新一期的禅修营正在悄悄守候学员的到来。
寺庙经济告诉我们,当商家在期待新商机的时刻,新商机也在守候商家去开拓。
2023年,没有新鲜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