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零售业传奇”崩了。
克日,号称“中国民营超市*股”的步步高(002251)突发了一则“暴雷”通告,其公布2022年度业绩预告修正通告显示,预计净利润亏损额将到达20.5亿元至26.5亿元,亏损金额同比扩大超10倍。
而此前,步步高披露的业绩预告显示,2022年亏损金额约莫在13亿元至19.5亿元。
对于下修业绩预告的缘故原由,步步高在通告中注释称,随着评估师对商誉减值评估事情的深入,连系现在实体零售消费苏醒缓慢等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对预期举行了更郑重性的判断,在与评估师充实相同后,预计公司商誉减值金额跨越原预估金额约1.8亿元。
同时,步步高进一步示意,公司超市从四川、江西市场退出后,公司对四川、江西区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举行了所有冲销。
这也意味着,步步高的巨额亏损与超市营业大退却亲热相关。
果然资料显示,2022年步步高履历了重大战略调整,除购物中央、百货店外,自四序度最先,通过关停并转从四川市场周全退出,在江西的市场也大幅缩短至新余、萍乡、宜春三地;焦点凭证地——湖南也同步关停了大量亏损门店。
谋划业绩遭遇节节败退的同时,步步高在资源市场的显示也尤为幽暗。停止最新收盘,步步高的股价已跌至5.33元,相较于2022年4月的最高点,累计跌幅靠近60%,最新总市值仅剩46亿元。
果然资料显示,步步高的主营营业为商品零售行业,主要谋划流动为超市、百货、电器等生涯消费品的销售。公司于2008年在深交所上市,一举成为了“中国民营超市*股”,其在2019年的营业收入一度靠近200亿元,是湖南当之无愧的“超市一哥”。
01 “陨落”
近年来,随同着新零售、电商经济的崛起,传统线下商超都遭遇了严重挑战。2020-2022年时代,再叠加疫情影响,住民消费倾向下降,实体零售行业承压大,迎来大规模闭店潮,各大商超业绩团体下滑。
步步高也未能幸免。
据其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的营收为80.3亿元,相较于2019年同期,下降幅度超45%。与此同时,步步高在四川、江西、湖南、广西等地门店大面积关停缩短。
抛开全行业的利空因素,步步高陨落的基本缘故原由或许,仍是其自身谋划战略的失败。
步步高作为湖南商超龙头,在疫情之前,其在实行扩张战略,设计从湖南辐射到其他区域,门店扩张、外延并购也孝顺了大量营业收入。
同时,步步高的步子迈得异常大,大量投资自有物业及其他耐久资产,例如长沙星城购物中央、怀化购物中央、邵阳购物中央等均是买地、自建。一系列战略落地后,步步高的债务肩负越来越重,资金链也岌岌可危。
正午走出自闭?
据其财报显示,在2019年之前,步步高的资产欠债率基本维持在60%左右,今后便逐年走高,2022年三季度末,其资产欠债率已到达74.65%。
2013年时,步步高账面上的短期乞贷仅有6.5亿元,今后这一数字便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到2022年三季度,其短期乞贷已飙升至65.3亿元。
同时,步步高的资产结构中,投资性房地产占比越来越高。停止2021年,步步高的投资性房地产高达108亿元,占净资产比例高达149%,大幅高于其他连锁商超企业,其中,永辉超市、家家悦的投资性房地产占净资产比例划分仅有3.02%、8.07%。
一样平常而言,连锁大型超市都具有不错的谋划性现金流,但步步高对房产营业投入太大,这自然成为了潜在的巨雷,一旦谋划业绩亏损,步步高的资金链压力便会大幅增添。
2022年三季报显示,步步高的流动性欠债超160亿元,但其账面的钱币资金只有9.18亿元,流动性资产也仅有29.9亿元,资金缺口伟大。
众所周知,商业地产的投资回报周期异常长,且高度依赖财政杠杆,很容易造成企业现金流主要或拖累整个业绩。云云看来,步步高的战略转型,彻底失败。
02 “卖身”
危急时刻,步步高等来了“白衣骑士”。
2023年1月,湘潭国资正式入主步步高。据通告显示,步步高团体与湘潭产投签署《股份转让协议》、《表决权放弃协议》,以5.18亿元(约合5.995元/股),转让所持步步高8639.04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0%),通告显示,步步高团体将自动放弃剩余所有持股对应的表决权。
意味着,股份转让完成后,湘潭产投背后的湘潭市国资委成为步步高现实控制人,步步高团体彻底“出局”。
步步高团体党委书记、总裁陈志强曾示意,有国有资产靠山的股东入主步步高,能进一步增强上市公司的竞争优势和综合实力,提高上市公司价值及对社会民众股东的投资回报。
但留给步步高的时间,或许不多了。
虽然,国资入主将一定水平缓解步步高的资金压力,但谋划层面的难题并未彻底排除。
当前,中国经济与零售正在逐渐苏醒,但传统商超的大卖场模式已经被时代甩掉。
在即时零售营业火爆的当下,主顾在线点单的场景日益增多,以“货为中央“正在转变为“以人为中央”,比拼的是,谁的服务更好,谁的产物质量更好、性价比更高。
意味着,中国零售市场的玩法彻底变了。步步高等传统大型商超正在履历一场深度转变,不仅要争抢笼罩“最后一公里”,也要从供应链、精致化治理、线上线下融合等维度比拼整体运营能力。
一旦没能彻底完成转型,注定就会被时代甩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