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一开年,新造车赛道便热闹非凡。
百度、华为、阿里巴巴、小米、苹果……纷纷被曝出造车设计;即便是寂静良久的贾跃亭,都宣布即将完成FF法拉第未来在纳斯达克的上市设计。
在特斯拉、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理想汽车站稳脚跟之后,新造车的新一轮军备赛正在拉开帷幕——这次,是互联网巨头们亲自下场。
与之相对照的是,无论是官宣照样小道新闻,在造车的信息传出后,每家公司的股价都应声而涨,好像只要巨头们搭上新造车,就能成就下一个千亿甚至万亿市值的公司,成为巨头们新的营业增进点。
巨头们为什么纷纷选择在这个时刻进入新造车?市场是否高估了巨头进入新造车的实力?
毋庸置疑,汽车行业正在发生一场伟大变化,但或许,对于巨头们来说,这是一盘不得不选择跟注的赌局。
01 当巨头搭上新造车的列车
在新造车伟大市场的诱惑下,互联网巨头公司们,从之前的张望、投资,终于生长到了按捺不住的亲自下场。
2021年2月19日,据媒体报道,小米团体已确定造车,并将造车视为战略级决议,不外详细的形式和偏向还未确定,或许仍有变数。据知情人士透露,小米造车这件事可能会由小米团体创始人雷军亲自带队。
新闻传出后,小米团体就造车听说向媒体回应称,“晚点等通告”,更多新闻则暂不回应。于此同时,造车新闻一出,当日一度下跌4%的小米团体股价应声大涨,最大涨幅一度跨越12%,纵然后续稍后有所回落,最终仍然收涨6.42%,报每股30.65港元,公司市值到达7722亿港元。
2月21日晚间,小米团体再次在港交所公布通告称,称注意到克日若干媒体有关团体拟进入电动汽车制造行业的报道:“团体一直关注电动汽车生态的生长,并就相关行业态势举行延续评估及研究。团体就电动汽车制造营业的研究还没有到正式立项阶段”。
但这一说法和之前言之凿凿的否认已经截然差别。
此前,关于小米要做造车的传言一直层出不穷,2020年年底,小米公关部总经理徐洁云曾公然回应:“掌握一个原则就行:但凡说小米造车的,都是假新闻”。
早在2013年,雷军就曾两次造访特斯拉CEO马斯克,并示意对智能电动汽车行业有“极大好奇心”;据报道,小米还曾在内部启动了一个名为“micar”的造车项目。
2015年和2016年,雷军确立的顺为资源先后投资了蔚来汽车和小鹏汽车,但也看出雷军对新造车赛道的认可。另外,小米从2015年起还陆续申请了汽车定速巡航、车辆操控、导航、汽车平安等方面的专利。或许,造车对于雷军和小米来说,只是或早或晚的事情。
而就在一个多月之前的1月11日,百度正式官宣造车。通告显示,百度将正式组建一家智能汽车公司,以整车制造商的身份进军汽车行业,同时,吉祥控股团体将成为新公司的战略互助伙伴。
去年12月15日,百度首次传出造车新闻之后,股价就最先一起飙升。三个月以来,百度股价飙升近150%,总市值暴增近4500亿元。停止2月23日收盘,百度报收335.79美元,总市值到达1145亿美元;受此新闻影响,互助方吉祥汽车的股价也创历史新高。
泉源/老虎证券
在此之前,关于“百度落伍”、“BAT仅剩AT”、“某某公司市值超百度”的讨论层出不穷:焦点营业疲软,流量被互联网新秀朋分、AI营业短期看不到成就,百度因此被增进阻滞所困扰,股价也节节败退。
入局新造车赛道,就像一剂注入投资者们身上的兴奋剂。
在二级市场上,一面是传统车企的股价延续萎靡,市值甚至跌破净资产;另一面是造车新势力的市值则一起飙升,特斯拉、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理想汽车的股价和市值延续水涨船高。
即便是一辆量产车都没下线的恒大汽车,总市值就已经跨越5000亿港元,不仅跨越了自己的母公司恒大团体,也跨越了上汽团体、广汽团体、长安汽车以及吉祥汽车等车企巨头。
就连已经在国外亡命许久的FF(法拉第未来)创始人贾跃亭,似乎都能够依附这波新造车热浪,重新翻身。
当地时间2021年1月28日,FF和特殊目的收购公司宣布,双方已就营业合并杀青最终协议,合并完成后FF将在纳斯达克证券交易市场上市,股票代码为“FFIE”。
1月29日,吉祥控股团体公布新闻称,克日浙江吉祥控股团体有限公司与FF签署了框架互助协议,双方设计在手艺支持和工程服务领域睁开互助,并探讨由吉祥与富士康的合资公司提供代工服务的可能性。同时,作为财政投资人,吉祥控股团体还介入了FF SPAC上市的少量投资。
在已往五年里,乐视系的崩塌和贾跃亭出走美国,让外界对贾跃亭抱有很深的偏见,尤其是那些投资乐视股票被套的投资者,更是对贾跃亭充满了“敌意”。而这次,资源选择重新信托贾跃亭——新造车是一个赌局,乐成的诱惑太大。
雷军曾经说过:“风口来的时刻,猪都能飞起来”。
当有资金、有品牌、有积累的互联网巨头试图搭上新造车这班列车时,资源市场给出了他们最直观的贪心和兴奋。
02 诱人的新造车
那么,这究竟是一盘多大的赌局?巨头们为什么纷纷选择这个时刻进入?
从资源和巨头的反映中,最起码可以看出一个基本的事实:智能电动汽车市场正在进入一个竞争会愈发猛烈、但时机也愈发伟大的时刻。
从政策层面来看,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是中国“十四五”的主要生长偏向之一,产业、市场和社会资源都正在不停向新造车倾斜。
《新能源汽车产业生长规划(2021—2025)》提出,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是汽车产业的生长潮水和趋势,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将到达20%,同时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将实现限制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到2035年,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规模化应用。
而从市场层面来看,电动汽车正在成为下一个大风口。“已往10年的潮水是移动电话,往后将是移动出行”,在1月6日召开的记者会上,索尼社长吉田宪一郎强调。
据普华永道展望,中美欧的自动驾驶手艺市场规模将在2025年扩大至1878亿美元,到达2020年的2.3倍。而IDC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跌11.2%,已经延续第三年下滑,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预计为14.8亿部,仅比2018年增进1.1%。
正大期货官方开户开户通道可见,智能汽车正在取代智能手机,成为下一个伟大的市场增量和时代时机。
就像2007年的iPhone重新界说了手机一样——那时,摩托罗拉、诺基亚等传统手机厂商迅速败退,取而代之的是苹果、三星、华为、小米,新造车鼻祖特斯拉也被认为是“车轮上的iPhone”,正在开启“诺基亚时刻”。
况且,确立仅仅18年的特斯拉,已经证明了新造车市场足够大的潜力和可行性。今年年初,特斯拉市值一度跨越所有传统车企的市值总和,成为全球第一大车企,是第二名的丰田市值的4倍还多。
制图/鞭牛士
从机械界说汽车到软件界说汽车,汽车行业的游戏规则正在发生改变,伟大的变化也正在发生,巨头们自然不愿错过,时代所赋予的又一次伟大时机。
软件界说汽车的本质,其实是改变汽车的商业模式和用户的用车体验,通过软件的延续迭代,汽车的智能驾驶体验、座舱的娱乐体验、续航和动力体验等都将不停的改善,汽车将从代步工具逐渐演变为新的生活空间,这些服务会为用户与车企延续缔造新价值。
正如蔚来创始人CEO李斌所说,“人人以后买的不是一个硬件、一个功效,买的是一种能力和一种服务,这种能力包罗硬件、软件、云端数据、以及不停迭代的整个系统。”
但为什么是现在?巨头们选择进入的优势又都有哪些?
在10年前,传统汽车行业对于科技企业造车还不屑一顾。两年前的特斯拉,还深陷种种逆境。蔚来汽车的股价在2019年更是跌至退市边缘,裁员、停业新闻频出,李斌甚至被称为是“2019年最惨的人”。
然而从2020年最先,当特斯拉搞定供应链、电池产业愈发成熟、智能交通系统周全笼罩、新造车势力把新型智能汽车摆到市场时,人人才发现,新造车企业所造出来的车,无论从整车产物、用户体验到售后等各方面,都到达了全球一流车企的水准,甚至在智能体验上远远超出传统一线车企,对传统汽车产业已经造成了颠覆性。
百度汽车公司的新任CEO夏一平在克日接受媒体采访时示意,在他看来,“特斯拉包罗中国的造车新势力,在前一阶段完成了电动化的序幕,而像百度在软件生态上具备完整链条生态手艺的玩家,在这个时刻进入市场,不会再遇到像特斯拉等早期时刻遇到的那些问题。”
另一方面,造车行业庞大,难度远跨越其他行业。“对于传统车企来说,变化在当下,成了不得不的选择;对于科技公司来说,和传统车企互助,是现在进入新造车赛道,一个更好的选择。这股协力,或许也是驱动巨头进入新造车领域的其中一个缘故原由。”在汽车行业从业多年的张林对鞭牛士示意。
巨头团结传统车企,正在成为新趋势。百度团结吉祥;阿里参股上汽智己汽车,介入上汽旗下最为高端的电动车品牌项目;华为虽然官宣不进入整车制造领域,但和长安的互助已经异常深入;滴滴则找来比亚迪代工,生产专属的网约车滴滴D1。
被外界誉为缔造汽车行业传奇的吉祥控股团体董事长李书福,2月20日在团体内部的分享交流中说过一句话:汽车产业革命已经最先“暴乱”,从理论到实践、从听说到现实、从小规模到大规模、从局部到全局、从边缘到中央,这是一部正在发生的汽车产业革命剧,这是一场充满时机与挑战的百年汽车变化剧。
03 巨头能造好车吗?
然则,拥有资金、品牌、用户,互联网巨头就能造好车吗?
以无绳吸尘器和吹风机等种种家用电器而闻名全球的戴森,就曾在电动汽车赛道上折戟。
2017年,戴森正式宣布开发电动汽车,而且聘请了在宝马和英菲尼迪事情过的罗兰·克鲁格卖力该项目。
通告公布后,戴森在电动汽车生产的后续措施也迅速生长。戴森设计,2018年它将在新加坡确立生产设施,并招聘500多名研发职员。为此,它投资了20亿英镑,并宣布将在2021年公布首款电动汽车。在此过程中,戴森申请了18项与设计和空气动力学相关的专利。
然则,戴森的电动汽车项目在2019年终止。创始人詹姆斯·戴森在给员工的电子邮件中示意,“我找不到在商业上取得乐成的方式,而且也找不到确保可观利润的方式”。
即便是在自动驾驶、智能座舱、车联网等领域积累了深挚的手艺沉淀和落地履历的百度,业内也普遍不看好百度的入场。
“造车是一回事,把车造好是另一回事,获得市场认可又是另外一回事”,汽车行业投资人梁威曾告诉鞭牛士,“虽然百度拥有自动驾驶优势,但纵然百度和吉祥两个公司加起来,在产业链上也异常微弱。况且,自动驾驶在现在依然不是用户为新能源汽车买单的焦点因素。”
“终端用户不会由于你是百度就去购置你的车。由于车和C端的智能产物完全差别,你必须要遵照这个产业自己的逻辑。”梁威对鞭牛士示意。
而对于以“性价比”着称的小米来说,即便能在硬件方面能和传统车企互助,但其在汽车软件这方面也并不占优势。更何况,
在智能座舱的交互方面,小米早有探索。2018年1月,小米就与一汽轿车杀青互助,在车内搭载它的语音助手小爱同砚。据媒体报道,小爱还曾介入理想ONE的语音方案,威马汽车也展示过小米物联网装备的车家互联方案。
“但这对于新造车企业来说,并不是焦点手艺所在”,在自动驾驶领域事情多年的林然说,“在新造车看重、而且竞争猛烈的自动驾驶领域,小米也并无任何积累。”
更何况,在汽车的“性价比”领域,已经有了比亚迪的存在。
早在10年前,小米照样 1999 打天下的新兴品牌的时间点,比亚迪就一直被拿来和小米类比,同样的低廉价钱和厚实设置,同样的性价比标签,同样深受产物山寨与剽窃的质疑……而现在,比亚迪依然位列全球车企排名第三的位置。
2020年,比亚迪发力高端市场,推出旗舰车型:汉。近半年,售价在20万以上且月销过万的中大型C级新能源轿车中,仅有比亚迪的汉与特斯拉的Model 3。
况且,新能源车与传统燃油车也并非简朴的“iPhone 与诺基亚”的关系。
梁威示意,新能源车更多是由于政策因素所推动的市场和行业生长,而非由于体验升级而举行的市场自觉转向,加上汽车的替换周期比手机更长,纵然最终会取代汽油车成为主流,也会有更长的路要走,“汽车需要的手艺门槛相比消费电子产物,也会更高”。
夏一平也示意,百度汽车的第一台汽车,出来需要也许三年左右的时间,这是基本的时间线。
与此同时,特斯拉、蔚来汽车、理想汽车、小鹏汽车都正在飞速生长,留给新品牌的时机和时间已经少之又少。
资源市场的认可,并不足以代表产物的成败和未来。对于百度、小米、恒大、乐视……等巨头来说,看到风口并不代表能够捉住风口,摆在他们眼前的挑战和难题依然异常多。
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就曾向媒体示意,科技公司造车不清扫炒作股价的身分。“只要一说造车,就有更大的股票增值空间”。
或许正如诺基亚时代一样,在时代的要害转折点,笑到最后的,并不一定是曾经的巨头。
高管亲属短线交易违规,这家“氢能概念龙头股”致歉并收缴所得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