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百车大战”箭在弦上!巨头进场的最后决议期来了?_国际期货
市场头条 发布时间:2021-03-05 00:00:00 来源:https://ii-iv.com 阅读次数:
摘要: 很难想象,2021年,产业链高度重大、资金需求大的汽车行业,居然要掀起第二次“百车大战”。 2020年是两次大战的分水岭。蔚来汽车用一年时间,将市值从30亿 美元 左右拉升到了近

很难想象,2021年,产业链高度重大、资金需求大的汽车行业,居然要掀起第二次“百车大战”。

2020年是两次大战的分水岭。蔚来汽车用一年时间,将市值从30亿美元左右拉升到了近900亿美元,迫近手机巨头小米团体。理想汽车和小鹏汽车上市不外半年,市值也从Pre-IPO的不到50亿美元,窜升至300亿美元左右。资源急剧涌入的上限则来自特斯拉。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笼罩全球,特斯拉依然实现49.55万台交付量,首次录得整年盈利,这也将特斯拉股价一起推高,让马斯克登顶全球首富。

第一轮造车大战的胜出者在2020年市值陡增,这无疑吸引了各路巨头。行业热潮连续高涨,以苹果造车的现实动作到达巅峰。海内的科技巨头也在入场,百度与吉祥确立合资智能汽车公司,小米的造车听说频频传出。

与此同时,新造车浪潮的牵引之下,传统车企巨头也争相出牌,上汽、长安、东风、长城、吉祥甚至比亚迪,无一例外,都确立了自力的高端智能电动车品牌。

而熬过2019年隆冬的新造车第二梯队,如威马汽车、零跑汽车、合众汽车等,也以科创板为筹码,实时获得资源粮草,向更下沉市场冲锋。甚至,据36氪领会,以产物嗅觉见长的第二波互联网跨界造车潮也在酝酿,传奇人物李一男的造车项目已经浮出水面。

毫无疑问,新一轮的“百车大战”将在2021年揭幕。特斯拉已经以50万辆的目的向中国市场提议猛攻,新造车头部阵营将在这一年要通过完善手艺和服务等加固护城河,第二梯队造车项目也要在2021年角逐新的资源通道。传统车企的转型和厥后入局的造车项目则必须捉住这至关重要的窗口期。

这是急流涌动的一年,是一场连续5年甚至10年的EV(Electric Vehicle)混战的前夜。

新造车三强:集结战略资源

毫无疑问,蔚来,理想汽车和小鹏汽车已经站稳了新造车行业的头部阵营。三家公司各有价值主张和品牌特色,也各有自己的产物招呼力,通过公开市场,已经召募到丰裕资金,形成产业明星效应。而且,三家造车项目都选择了美股上市,老牌资源市场成熟的羁系机制,将对企业焦点竞争力发生更强驱动。这相当于和在海内上市的造车项目之间划出一道自然鸿沟。

但三家公司也并非高枕无忧。从公开信息和产物节奏上看,2021年是三家公司的产物空档期,除了小鹏汽车将推出轿跑P7的“缩小版”P5,理想汽车可能推出理想ONE的改款车型,三家的重磅手艺和新一代平台产物都集中在2022年。而2021年,就成了职位牢固,拓展结构,以及聚拢资源的要害之年。

在过往的常态认知中,蔚来的优势是用户服务,小鹏汽车的切入点是智能驾驶自研手艺,而理想汽车是运营效率和产物力,那么可以预见,在2021年以及未来相当一段时间,三家公司将同时投入通盘结构。

1、蔚来:补足手艺,提升效率

在汽车这个消费场景和链条都非常重大的产业里,一旦蔚来的用户服务界面形成闭环,不管是手艺照样运营效率都是可以嵌套在其中的单项能力。现在来看,李斌的战略偏向也正是在这个门路上。

1月10号的NIO Day上,李斌曾向36氪在内的媒体示意,自己已经周全卖力研发营业,10个研发线上的卖力人,都向其汇报。而蔚来在2020年的一个主要战略,就是重新搭建智能研发系统,包罗招募算法卖力人任少卿,硬件卖力人白剑,以及提升老将章健勇担任系统集成卖力人。而更底层整车OS和芯片,也都在其研发日程上。在运营效率上,李斌也有意强化,多位蔚来员工透露,李斌曾在内部招呼,要学习理想汽车的研发投入效率。

2、理想:纯电动、智能化研发成为重点

除了蔚来在补手艺课,有“抠厂”之称的理想汽车也最先大力度投入手艺研发。就在2月2号,理想汽车宣布在上海设立规模2000人的研发中央,致力于高电压平台及超快充手艺、自动驾驶手艺和下一代智能座舱科技等手艺研发。若是除去理想汽车在北京顺义的研发中央,上海2000人的团队体量已经十分重大,小鹏汽车智能化的研发团队也才刚过1000人。

刚刚已往的四季度业绩会上,理想汽车已经宣布将今年的研发投入从去年的11亿元,拉升到30亿元。而据36氪领会,上海团队以及理想汽车2021年的研发重心都是纯电动平台。

3、小鹏:探索用户服务和运营

若是2022年,蔚来轿车ET7“堆料式”的智能化平台顺遂落地,理想汽车的自研自动驾驶能力也实现交付,那么小鹏汽车的企业轮廓不可避免,就会随之模糊。固然,在小鹏汽车CEO何小鹏看来,其从2017年就最先搭建的自研系统,依然具备先跑优势。“其他企业的自研想要成型,还需要2-3年时间。”去年9月的广州车展上,何小鹏告诉36氪。

在这个时间窗口期内,小鹏汽车势必要在用户运营、服务和社区层面做更多探索。例如,小鹏汽车已经重拾自营超充站的建设,目的是2021年笼罩天下200个都市,确保自家用户的充电品质。

同时,在渠道层面,小鹏汽车也向直营模式大幅切换。多位小鹏汽车人士告诉36氪,现在的计谋是强化用户服务和触点,“之前开的加盟店比较多,现在第三方加盟店会慎重考虑,新增店面基本都是直营,2021年,小鹏汽车60%的销量都市来自直营。”据透露,小鹏汽车已经效仿蔚来,在去年底确立了一级部门UDS(用户生长服务部),来统筹用户运营、销售、交付和服务系统。

4、电池和制造,抢占行业刚性资源

除了强化内功,新造车头部公司在2021年的另一个结构重点,是生产制造和产业链资源整合。从销量数据看,新造车三家单月都已卖到6000台以上,蔚来稳固跨越7000台。36氪从产业链获悉,蔚来今年已经在根据10万台的销量备货。小鹏汽车和理想汽车都有改款车型推出,大概率也会向这个目的冲刺。这相当于各家要在2020年的成就上翻3倍,制造、产能都需要扩容。

为匹配2021年的产能需求,蔚来已经启动二期工厂建设,而36氪从理想汽车内部获悉,其常州工厂二期产线建设也已经启动。

而对于重磅车型和手艺落地的2022年,甚至角逐更猛烈的未来5年,需要的另一个完整的制造基地。现在,地方政府对造车行业热情重燃,优厚筹码不惜抛出,新造车头部公司的第二生产基地也很有可能在2021年浮出水面,这会是一场能量伟大的产业资源聚拢。

固然,随着销量增添,行业最稀缺的动力电池产能也需要囤抢。36氪领会到,1月初,小鹏汽车CEO何小鹏曾到宁德时代驻留数日,为小鹏汽车争取供应保障。蔚来也在一条大电池产线的基础上,又武断包下宁德时代溧阳工厂的一条磷酸铁锂产线,用以生产100度电池包,而这条产线宁德时代原本要预留给特斯拉。

“现在新造车公司的资金贮备都很足够,宁德时代若是不做好权衡,可能也会迫使新造车公司自己去做电池。”一位行业人士向36氪剖析。

5、资源,无死角渗透

正大国际期货交易品种

此外,不能忽视的是,2021年,资源依然会是新造车行业的主题之一。

李斌在四季度业绩电话会上直言,电池和芯片已经成为限制期工厂产能的要害要素,这一状态可以连续到今年7月。2月份,小鹏汽车和理想汽车销量环跌,也不清扫芯片因素制约。那么要在供应链上保证自身的”优先供应权“,足够的资金贮备,以及能体现保供意志的出价,无疑是最有力的筹码。再加上连续的研发和服务设施投入,新造车头部公司依然会行使自身的产业明星效应,扩大资源视野。

因此,虽然威马汽车、零跑汽车以及合众汽车等,已经确定要在今年冲刺科创板,但并不意味着,这就是他们的主场。

资源从来和市场慎密捆绑,不清扫头部公司在2021年销量向好的情况下,启动回港或者科创板的二次上市,用资源大船绑定更多市场销量。至少在蔚来2019年的年报(20-F文件)里,披露了一则条款:合肥战略投资偏向蔚来安徽实体完成投资后,蔚来安徽要在48个月内启动IPO,60个月内完成IPO。

2020年12月初,理想汽车宣布增发4700万股、最高融资16亿美元不久,小鹏汽车和蔚来汽车就紧随其后,增发募资。而就在半个月前的三季报电话会上,蔚来CEO李斌还告诉各大投行,短期内不需要融资。战略较量还会连续。

特斯拉:进入销量深水区

跟去年大刀阔斧的50万辆年销量指引差别,今年第四季度财报电话会上,特斯拉对2021年的交付和利润目的,只字未提。但以马斯克的气概,销量目的拉升到百万辆左右应该悬念不大。多家投行也将展望目的定在110万辆左右。

若是能实现这个目的,特斯拉的交付体量将进入主流车企阵营。要知道2020年,宝马全球销量为232万辆,在华销量78万辆,而根据特斯拉2021年的产能分配,中国区销量要占到40-50万辆,已经迫近宝马在华10余年的耕作功效。现在,34万元起售的国产Model Y已经亮剑,从火爆的市场响应来看,这款5座SUV车型已经顺遂杀进主流的购车人群。

1、大建工厂 大建充电桩

销量压力聚顶,特斯拉最紧迫的结构是基建,产能、渠道和服务做全方面的配套。这从当下一系列的官方信息中,也能看出信号,2月3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特斯拉超级工厂项目(一期)第二阶段环评讲述已经获批,这意味着用于生产Model Y的二期工厂投产后,一期工厂也最先“扩容”。环评讲述也显示,该工厂一期第二阶段的建设内容为提升已经国产的Model3车型产能,以及新增Model Y、Model 3及相关衍生车型生产。

充电补能被誉为电动汽车的“一日三餐”,特斯拉的动作很直接,已经在临港确立充电桩工厂,2021年至少生产1万根V3超充桩,这个生产目的几乎是特斯拉入华7年建设的充电桩数目之和。特斯拉的这一行动,势必也会引发蔚来、小鹏汽车等跟进,究竟地面停车位资源有限,特斯拉的充电桩若是依然坚持不对外开放计谋,那么各家车企在补能资源上将此消彼长。

2、销售门店下沉,口碑急需提振

除了充电设施,销售和服务门店同样需要快速扩张,特斯拉销售系统员工透露,2020年,特斯拉的销售门店已经扩张3倍多,现在已经基本完成了一二线中央都市笼罩,接下来则会继续向下沉都市渗透。

基建只是特斯拉保证销量的硬件设施,在上层的用户服务和手艺研发方面,2021年的特斯拉也需要提高其战略权重。究竟在中国这个特殊市场上,有一批优质和顽强的本土竞争者,划分从服务、手艺等方面举行包抄,而且划分手握超300亿资金,有足够的弹药支持这场硬仗。据36氪领会,特斯拉也已经在为中国的设计中央招募卖力人,而这快营业将跳出大中华区的统领局限,直接向美国的首席设计师Franz汇报。若是沿用这个架构,特斯拉本土化的自动驾驶团队组建或许在2021年可期。

2020年,特斯拉取得近50万辆交付成就有其“价值”,其背后是中国制造带来的成本优势,接连不停的价钱刺激,以及严苛到难以兼顾口碑的销售费用控制。而面临2021年百万级的销售体量,特斯拉急需在服务、产物质量方面有用改善,尤其是中国这个厮杀猛烈的市场,特斯拉若是继续忽视用户价值,将很快陷入涸泽而渔的田地。

作为智能电动汽车行业代表,特斯拉已经进入市场深水区,它的手艺研发系统、商业模式、服务系统建设、运营计谋等等,都极具行业代表意义。虽然蔚来和理想汽车都在公关辞令上撇开特斯拉,列苹果为目的,但无可否认的一点是,特斯拉以不停扩散的销量,让市场看到智能电动汽车简直定性远景。这家公司身上有行业的荣光,也有逆境的烙印,都值得重视和深思。

后入局者:最后的决议期

2021年,对于新造车第二梯队以及后入局的造车玩家,都可能是做最后决议的窗口期。

理想汽车已经在内部信中明确,未来5年要进入15-50万元的广漠市场区间,力争实现160万台的年交付成就。这无疑说明,智能电动车将很快进入发作之年,以3年产物周期来看,那么在2021年-2022年,所有造车公司都需要最先对全品类的产物矩阵举行研发投入。

1、第二梯队公司“内卷”25万以下价位段

首先磨练的是第二梯队的造车公司,已往5年历久挣扎在生死线上,研发投入有限,而在2021年借助科创板打开资源通道后,则需要对产物定位、手艺门路以及渠道计谋等举行武断决议。

头部公司的阴影之下,重新确立品牌认知已经很难。因此能看到,在产物线上,不管是合众照样零跑汽车,以及天涯汽车,都将推出购置门槛更低的增程车型,以确保公司的现金泉源。

而在市场定位上,25万元到60万元的市场区间,将被特斯拉、蔚来、理想汽车和小鹏汽车等充实朋分,25万元以下的市场,会是零跑汽车、威马汽车以及合众汽车们角逐的主战场。在这个利润空间不大,价钱敏感的市场领域,低毛利甚至放弃毛利的内卷打法会成为常态。

固然,有特斯拉的价钱武器在,即便在中高端市场区域,蔚来和理想汽车都已经秀出了不俗的毛利水平,也不清扫在后续调低毛利率,确保竞争筹码。正若何小鹏此前向36氪所言,“我以为科技型车企历久会有高毛利,但短期内追求太高毛利是错误的。”

2、百度、小米造车:now or never

除了第二梯队的造车公司,传统车企的高端电动车品牌,百度、小米等科技巨头的跨界造车,也都需要在2021年,完成组织架构重塑、产物界说、品牌计谋、大额融资进项等要害动作。

这是一波以消费属性强驱动的造车时机,所要求的焦点能力是产物界说和品牌价值重塑,这都与传统巨头们的职业经理人制格格不入。若是错过这个资金热情仍在延续、头部车企产物发力的间歇期,不管是科技巨头跨界,照样传统车企的高端化转型,都将在新一轮的厮杀中付诸泡影。

2021年无疑是波谲云诡的一年,全球汽车产业已经卷进变化旋涡,突围之路唯有新的。

“碳中和”风口:谁是真正环保龙头股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