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的香港,天下船王包玉刚,正凭着天下*阛阓“海港城”大收租金;七年前入主中华煤气的李兆基,持有股权的市值翻了几倍;并购了和记黄埔的李嘉诚又把香港电灯公司纳入囊中……
大佬们的事业越来越大,偏向却很统一:不是地产,就是金融。
一个叫钟志平的年轻人,却给自己的公司起名“创科实业”,然后一头扎进了看上去已是大冷门的制造业。
隐形巨头
2019年3月,创科实业入选恒生指数50。
恒生指数50代表了港股中市值*、流动性*的50家上市公司。虽然民众对创科实业知之甚少,但在业内,它却是赫赫著名的隐形冠军。
专营电动工具、配件、手动工具、户外园艺工具及地板照顾护士产物的创科实业,旗下拥有13个全球着名品牌。
2018年,A股大热门公司、亿纬锂能的董事长刘金成异常兴奋——公司终于成了创科实业的供应商,而且是大陆企业中*家。
让刘金城直呼“行业事业”的缘故原由,既在于创科实业的规模体量,也在于它的行业职位。
2023年3月1日,创科实业宣布了2022年的业绩。受困于疫情因素,公司录得股东应占溢利10.77亿美元,同比下降2%,期内营收为132.54亿美元,同比增进0.4%。
然则,创科的毛利率仍实现了第14年延续增进,从2021年的38.8%增添到了39.3%。
这还让创科实业缔造了一项纪录:在全球营收超10亿美元的上市公司中,创科是*一家延续超十年,毛利率呈每半年度连续上升的公司。堪称全球最会赚钱的制造业公司。
从2011年至2021年,创科实业的营收CAGR(年复合增进率)达13.65%,其归母净利润CAGR更到达21.97%。
制造业利润薄、盈利慢、许多时刻要受周期影响,这是知识。
创科实业能反知识,一个主要缘故原由,是各产物线扎实的龙头职位。
公司旗下拥有电钻百年品牌Milwaukee,其产物的价钱区间为89-209美元,竞争对手DEWALT品牌的电钻,最贵只有159美元。
这50美元的差距,意味着创科的Milwaukee,就是*电钻的代表。靠这样的底气,创科的产物在各领域抓走了最高的附加值,享受超行业的毛利率。
创科的老板钟志平,反频频复强调的“专注事情,不停创新,做到*,迎接未来”,因此也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公司内部人人信、愿意听的箴言。
现在,创科实业已发展为市值1500亿港元的香港制造业标杆,全球员工人数5.2万人,电动工具市占率跨越16%,排名全球*。
今天的中国位列天下经济*阵营,许多行业、企业做到天下*,并不稀奇。
但创科的*,却是在香港干出来的。
在香港,制造业增添值只占全港GDP不到1%,已经许多年了。人们提到香港,只会想起它商业起身、地产发家、金融人人的身份。
许多人印象里,香港制造业至多也就是平平无奇。
钟志平是怎么做到的?
人弃我取
1985年春天,33岁的商业公司老板钟志平做了个决议:做代工。
钟志平不是土生香港人,16岁那年,他从澳门到香港捞生涯,进过电视台,应聘过空少,加入过艺人培训班,最后在国际电话电报公司找了一份客栈治理员的事情。
这份事情月薪280元,但人人口中的“钟仔”却不太知足。
身为澳门人,他用博彩中的赛狗,来类比自己对职业目的的追求。
赛狗竞赛中,一组狗追逐一个沿着跑道飞跃的机械诱饵(电兔),其中要害,在于控制赛狗和电兔之间的距离。以是钟志平的理论是:
“狗为什么会跑?由于电兔一直离得很近,似乎可以抓到。让你一直向着很近的目的前进,一直到终点。”
在薪水280元港币时,钟志平就把目的设定在500元,涨到500元时,他又把目的修改成1000元……凭着这种信心,他专注于事情,不停学习充电,弥补种种治理知识。天天三餐,不是街边炒河粉,就是一份煲仔饭。
1978年,他成了月薪1500元的司理,人人对他的称谓,也从“钟仔”,酿成了“钟生”、“钟司理”。
但没有学历的钟志平,很难升到更高的职位,指引他的下一个目的,似乎只剩下创业一条路了。
这一年,他与相识的民众汽车工程师Horst Julius Pudwill一拍即合,拉起了一家名为马可·波罗的商业公司。
20世纪60到70年月,被两次天下大战中止的工业化历程,在全球局限内迅速生长,作为一个自由商业港,香港此时优势尽显,在人口数目伟大的亚洲、甚至全球商业中都肩负了转口中央商的角色。
做商业的钟志平,即是选择了一条最容易实现原始积累的短路径。
四五年间,钟志平的商业公司赚了一些钱,却始终要面临一个难题:作为署理经销商,他们只能随行就市,既无法从基本上决议产物订价,也没法把控产物质量和开发。
惯于追逐新目的的钟志平感应很不安,思来想去,他决议从代工最先,自己做制造。
外面看起来,这不是一个好选择。
80年月的香港,人人嘴里都在谈论着炒楼、土地和股票,香港曾经称雄的纺织、玩具、塑料等传统制造业,利润日渐微薄,资金周转又慢,已经露出了下坡迹象。
钟志平身边的同伙也不停劝说,拉他一起炒股炒楼花。但钟志平思来想去,仍然以为香港制造业大有可为。
钟志平看到的香港,虽然已从机械轰鸣的工业大厦中走出,迈向金砖铺地的金融都市。但它制造业的基础,却并没有失去:
一方面,它尽享大陆充实的原质料供应优势,另一方面,又拥有自由商业港的基础。在这里,手艺、资源、人才都可以自由流动。除了钢铁、化工那些需要大量土地的重工业,香港仍是制造业的福地洞天。
更主要的是,虽然老制造在走下坡路,电子加工制造却随着全球经济大潮,步入了新的黄金时代——已往10年里,香港电子类加工厂从230家增添到1300家,电子产物出口从10亿港元增添到134亿港元。
1985年,投资2万美元的创科实业正式确立,Pudwill认真销售,钟志平认真工厂治理。公司揽到的最初营业,是为美国品牌Craftman生产电钻。
往后一年,在香港葵涌货柜码头,常可看到钟志平和Pudwill这一对同伴,在现场盯着报关还盘、装箱出货。这一年的年底,创科的出货量到达了100万部。
在制造业里,代工常被比喻成“为人做嫁衣”,这既指代工厂家没有自力品牌,也指它不掌握焦点手艺,不是正牌的制造者。
虽然从代工中赚了不少钱,这个处境,始终让钟志平感应难受。
龟兔赛跑
1988年,创科撞上了一个大时机。
日本着名电动工具品牌利优比来到香港,准备寻找代工企业,在考察了创科实业之后,以为公司基础很不错,准备签署代工协议。
钟志平和Pudwill却决议,要和利优比绑得更紧。
接触、请求、谈判多次,最后的效果让人喜出望外:利优比入股创科实业,持有20%的股权。新股东在给大笔订单支持的同时,还慷慨地补强了整个手艺系统。
通过这次互助,创科实业的手艺水平和产物质量获得大幅提高。在代工之路上,钟志平和创科实业距离自己的“电兔”更近了一步。
1990年,创科实业在香港乐成上市,走上了一个新台阶。但香港的整个电子代工行业,却在往后几年,下了一个台阶。
玩家众多、竞争猛烈、利润走低、向大陆和东南亚转移……90年月中后期,香港的电子代工颓势初现。看到这些转变的钟志平做了一个判断:再干代工,将没有未来。
“企业继续追求低成本,不去追求产物的增值,总有一天企业会酿成‘游牧工厂’。”
1999年,创科实业以700多万美元拿下了英国着名吸尘器品牌Vax。
这个动作背后,埋藏着钟志平对大环境的深刻思索。
一方面,大陆的民营制造业企业大肆涉足代工,正以低廉的制造成本,和香港甚至全球企业抢生意,无论是土地、人力照样规模优势质料,香港都很难拼得过。“内地民企很快便会迎头遇上,请我们在后面吃沙尘。”
另一方面,西欧国家有许多积淀深、历史久的优异工业品牌,却乐于守成,规模不大。“若是通过收购,眼前投入一笔,却可以通过买到全套手艺与品牌,保持*职位。”
这是钟志平做出的又一个要害选择:用收购品牌的方式,来跳过确立身牌的艰辛之路。
在他看来,确立身牌要一切从零最先,履历一个较为漫长的培育历程,必须肩负一定的风险。相比之下,收购品牌可以看到所收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也能清晰放置这个品牌将若何谋划和治理。
他决议选择后一种生长方式,并很有新意地再次诠释了“龟兔赛跑”这个经典故事。
“我们的工厂少,跑得慢,我们是龟。西方国家的工厂多,跑得快,他们是兔。”想要改变这个状态,方案只有一个:
“行使香港金融中央、财政中央的职位,将兔子买下来,背着乌龟跑。”
在新“龟兔赛跑”理论下,他最先率领公司在全球大肆并购。
创科*个收购目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老客户,日本利优比。
2000年,利优比准备出售自己的电动工具营业,作为供应商,钟志平自是占了近水楼台的优势,在*时间获得新闻后,他与Pudwill当机立断:以1.06亿美元吃下利优比的电动工具品牌和营业。
从这一年最先,创科实业运子如飞。Homelite品牌的园艺工具、Dirt Devilge和Hoover的吸尘机系列产物营业、Milwaukee、AEG专业电动工具及配件营业、ORECK品牌及地板照顾护士营业、EMPIRE水平尺、绘图及计量工具品牌和营业……都被纳入创科实业的品牌矩阵。
在十多年时间里,钟志平主导的收购险些一两年一起,将十多个日本、美国、欧洲着名电动工具品牌揽入囊中。在这背后,香港蓬勃的金融业优势起了伟大作用——确保创科的资金头寸和节奏不至于过紧,又可施展*效率。
在这些品牌当中,甚至不乏百年迈店。
Hoover正是一个典型。
1908年,美国发现家斯潘格勒制造出了人类*台真空吸尘器,他的表妹夫威廉·胡佛买下专利,很快制造出了天下上*台电着手持式吸尘器,美国百年高端吸尘器品牌Hoover由此降生。
Milwaukee同样是百年迈店般的存在。
1924年,美国汽车巨头福特向制造商提出了一个很有挑战性的要求:生产一款轻盈的便携式1/4英寸直径电钻。
天下上*款插电电钻由此降生,也带来了电动工具品牌Milwaukee(米沃奇)。
但一百年后,岂论是Hoover照样Milwaukee,都被创科实业这家由代工厂起步的中国企业收入麾下。
靠着这些收购,创科构建起了一个声誉、规模都很惊人的品牌矩阵。但在钟志平看来,这还远远不够。
并购中做到“买得好”,只是战略和财政的小胜,要把小胜酿成大胜的要害,既在于产物开发和生产中,实现设计与研发的互通有无、实现总体采购下的降本增效;更在于谋划中的品牌协同,把单产物酿成成套组合,甚至解决方案,再通过创科的渠道实现整体销售。
因此,创科一边在全球收购,一边对整个结构举行调整,再针对短板,寻找下一个标的。
经由二十年的结构,创科形成了电动工具(电钻、电锤等)、户外动力工具(链锯、割草机等)、手动工具及存储箱柜、地板照顾护士营业四大板块的名目。
每一个板块的设定,又都做到清晰有序。
例如在地板照顾护士营业板块中,Hoover、Oreck同时面向家用和商用、Vax面向高端市场、Dirt Devil主要供应吸尘器的中端市场。
连横中西市场,合纵西欧品牌,一波波并购之后,骑在“兔子”身上的创科实业,一步步崛起为行业霸主。
“狮子山下”意难平
1998年5月,德国飞跃与美国克莱斯勒签署了380亿美元的合并协议,创下汽车史上*一起合并案。
这两家公司同属西方,产物、市场又互补,外界一片看好。
但它们的互助只坚持了10年,给并购史上留下了经典的反面案例。
而创科实业这种驻足香港,拿下全球十多个品牌,并保持十多年稳固增进的制造巨头,在全天下实属罕有。
只管钟志平经常谦逊地挖苦道:“创科只是运气对照好。”但在乐成了许多次后,他照样为创科归纳了三条缘故原由:
*,不为收购而收购,要买与自己行业相关的品牌。
第二,乐成融合中西文化。创科自己由中国人和德国人互助开办,一最先就具备国际色彩。在内部融合上,钟志平将他的谋划理念浓缩成“三个一看法”:一个公司,一种人,一个目的。
一个公司,即同属于创科旗下的一家人;一种人,无论种族,公司需要的是有能力的人;一个目的,就是利润。
第三,对于十几个品牌,创科举行了清晰的定位和界定。对此,钟志平只用一句话就讲清了原则:“阻止自己打自己”。
钟志平之以是乐于总结,并不完全在于宣传自己的需要。他更乐于用自己的乐成事业,为香港甚至中国的制造业子弟,提供有益的案例。
谈到香港制造,干了泰半辈子的钟志平,总感应意难平。
“香港不是没有工业,只不外人人心目中的‘经济’只是相即是‘金融投资,钱搵钱’,以是人人都只记得投行,却遗忘了背后的实体经济。”
这个总是喜欢挑战自己的人,纵然功成名就后,他仍然经常提及“狮子山下”精神,激励香港制造在逆境中振奋向上。
“我做工业,从黑头发做到白头发,从有头发做到没头发,心里有很大热忱,想辅助它晋级。”
2017年,香港回归20周年,年逾花甲的钟志平用时28小时,完成了在比利时的100公里徒步毅行。
在此之前,已经不年轻的他去过南极和北极,还在加拿大的冰天雪地中,带着雪橇犬走过8天7夜。
60岁后,钟志平总是把两句话挂在嘴边,激励有志于制造业的子弟继续向前。
这两句话,一句是:“我何需畏惧?”另一句是:“我一定可以!”
从昔时的香港制造到今天的中国制造,这两句话,绚烂仍不昏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