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价钱战,电池正极为什么率先「破防」?-香港期货开户
市场头条 发布时间:2023-05-09 09:43:00 来源:https://ii-iv.com 阅读次数:
摘要: 克日,一份财报引爆了锂电产业链。 磷酸铁锂正极质料龙头德方纳米一季度业绩暴雷,营业总收入达49.45亿元,同比增进了46.56%,依然保持着不错的增速。然则,德方纳米一季度毛利率

克日,一份财报引爆了锂电产业链。

磷酸铁锂正极质料龙头德方纳米一季度业绩暴雷,营业总收入达49.45亿元,同比增进了46.56%,依然保持着不错的增速。然则,德方纳米一季度毛利率仅为0.01%,而在2022年一季度其毛利率高达34.78%。受毛利率大幅下滑影响,德方纳米一季度大幅亏损,亏损额高达7.17亿元。作为对比,德方纳米2022年一季度净利润为7.62亿元。

事实上,不止德方纳米,今年一季度,受汽车价钱战带来的碳酸锂价钱暴跌影响,整个电池正极质料行业普遍迎来了毛利率大幅下滑的事态。

而对比其他锂电产业链上市公司一季报,我们可以发现,今年以来电动汽车行业引爆“价钱战”,电池正极质料企业竟然率先“破防”。

作为资源企业和电池厂商之间的“中央商”,电池正极企业一度受到市场热捧,如德方纳米市值一度跨越700亿人民币。然则随着电动汽车市场需求放缓,电池正极行业产能逐渐过剩,电池正极企业们也进入了新的洗牌期。

本文对动力电池正极行业有以下几个看法:

1,电动汽车价钱战引发碳酸锂价钱跳水后,电池正极企业盈利能力大幅下滑。磷酸铁锂正极企业中,德方纳米毛利率归零,泛起巨额亏损,湖南裕能和龙蟠科技毛利率也回归个位数;三元正极企业受影响相对较小,尤其是在镍、钴、锂等资源端以及电池接纳营业上有结构的华友钴业和格林美盈利能力下滑更小。

2,电池正极企业的大幅亏损,焦点缘故原由是缺乏议价能力。在碳酸锂价钱暴跌之时,大量正极企业库存有大量的高价锂存货,同时部门企业甚至与上游锂企执行长协价钱,需要以高价买已经大幅减价的碳酸锂,造成成本和出货价倒挂。同时,下游动力电池企业议价能力强,以当期价钱叠加价钱折扣购置产物,电池正极企业遭遇两头挤压。

3,本质上讲,电池正极行业没有护城河。一方面缺乏资源端订价权,另一方面缺乏下游议价能力。近年来,由于磷酸铁锂市场发作,大量企业加速结构这一赛道,造成磷酸铁锂产能严重过剩。从行业生长角度来看,碳酸锂价钱暴跌是电池正极行业的转折点,产能过剩将倒逼行业迎来新一轮洗牌。

01 业绩惨烈的电池正极质料企业

电动汽车价钱战后,现在来看,最惨的企业并不是车企和电池厂商,而是动力电池质料企业。

碳酸锂价钱暴跌,直接影响了锂企的盈利能力,但影响尚未在一季报展现,天齐锂业一季度毛利率甚至创出了历史新高。即便后续影响展现,锂企无非从以往的暴利回归到正常盈利水平,整体影响不算大。

真正惨烈的是电池正极质料企业,这一点从磷酸铁锂正极质料龙头德方纳米的一季报中可以清晰地看到。

在2023年*季度,德方纳米营业总收入达49.45亿元,同比增进了46.56%,营业规模依然保持着不错的增速。但与此同时,德方纳米一季度毛利率仅为0.01%,而在2022年一季度其毛利率高达34.78%。受毛利率大幅下滑影响,德方纳米一季度大幅亏损,亏损额高达7.17亿元。作为对比,德方纳米2022年一季度净利润为7.62亿元。

除德方纳米之外,湖南裕能、龙蟠科技等磷酸铁锂正极质料龙头在一季度也泛起了毛利率下滑。

2023年一季度,湖南裕能营业总收入到达131.76亿元,同比增进了115.81%。但毛利率从2022年一季度的24.28%下滑至5.27%,净利率由16.45%下滑至一季度的2.13%。

至于龙蟠科技,近年来其原有车用环保精致化学品营业相对稳固,磷酸铁锂正极质料营业已经成为主导营业。一季度,龙蟠科技毛利率由2022年同期的26.73%下降至7.16%,同时泛起大幅亏损,净亏损到达2.23亿元,而2022年龙蟠科技同期净利润为2.13亿元。

事实上,不止磷酸铁锂正极质料企业,三元正极质料企业也面临着盈利能力下滑的问题,但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

容百科技一季度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13.59%下滑至8.72%,但录得了营收和净利润双增进的不错业绩。久远锂科一季度毛利率由15.60%下滑至3.59%,营收和净利润均大幅下滑,处于亏损边缘。振华新材毛利率由19.05%下滑至9.96%,净利润大幅下滑近80%。

同时结构镍、钴、锂等资源的华友钴业,受到的影响较小,一季度毛利率由18.47%下滑至16.22%;结构电池接纳的格林美,一季度毛利率为12.87%,下滑了3.48个百分点。

对比车企、电池企业甚至更上游的资源企业,电池正极质料企业的一季报业绩显然是最惨的,而这现实上正反映出了电池正极质料企业们在产业链中的弱势职位。

可乐大战背后:元气森林走到十字路口

02 两头挤压的苦生意

电池正极质料企业当前的惨烈事态,主要是由于其缺乏议价能力。

对于磷酸铁锂正极质料企业来说,其上游焦点供应商是锂企,下游客户则是电池厂商;而对于没有资源的三元正极质料企业来说,其上游供应商上矿企或电池接纳企业,下游客户同样是宁德时代这样的电池巨头。

厘清这个关系,我们才气进一步剖析电池正极质料面临的危局。现实上,这一轮正极质料企业的业绩颠簸,直接导火索是车企价钱战带来的碳酸锂价钱崩盘。

凭证Choice数据,2023年头碳酸锂吨价为53.50万元,到3月31日,碳酸锂吨价已经下降至24.50万元,降幅高达54.21%。仅3月一个月,碳酸锂吨价就降低了15万元。

正常情形下,产业链上游降价传导至下游,对下游企业盈利能力影响并不大。然则,电池正极质料由于前期大量囤货和议价能力弱,基本上以一己之力完全肩负了短期降价影响。

近年来,受益于电动汽车市场的繁荣,电池级碳酸锂价钱从2020年最先一起上涨,2022年基本维持在每吨50-60万元的高位。这种情形下,电池正极质料企业习惯性囤货,保有大量高价碳酸锂,但3月锂价暴跌,直接导致电池正极企业资产贬值,只能加速出清存货,带来毛利率下滑。

更为主要的是,电池正极质料企业作为锂企和电池厂商的“中央商”,却面临着双重挤压。一方面,锂企一直以来在产业链中有着主导性优势,往往与正极质料企业执行长协价钱,短期碳酸锂价钱暴跌并没有传导至正极质料企业上,反而正极企业需要以远高于现价的价钱吃下大量碳酸锂现货,从采购就面临着赔本压力。

另一方面,需求放缓下,电池厂商库存同样高企,加之碳酸锂大幅降价,下游客户张望情绪严重。同时,下游电池企业“两超多强”名目,议价能力极强。3月有需求的电池客户采购正极,往往在当月锂价基础上还要打折扣以体现碳酸锂价钱的暴跌,正极企业售价和成本价完全无法匹配,遭受严重损失。

也正因此,受锂价转变影响更大的磷酸铁锂正极企业业绩更惨烈,三元正极企业受影响相对较小,拥有矿产资源或电池接纳营业的华友钴业和格林美受影响更小。

03 电池正极行业迎来新一轮洗牌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汽车行业价钱战后,电池正极行业有可能迎来新一轮洗牌。

本质上讲,电池正极企业并没有护城河。凭证三元电池正极企业久远锂科招股书,久远锂科成熟产物主要遵照“质料成本 加工利润”的成本加成订价原则,除去原质料价钱颠簸外,久远锂科主要赚的是加工利润。

对于久远锂科这种没有自身镍、钴、锰、锂资源的三元正极企业来说,宁德时代即是*大供应商也是*大客户。其向宁德时代旗下邦普循环采购硫酸镍、硫酸钴和碳酸锂等原质料,同时向宁德时代销售三元正极产物。这种情形下,其面向下游的议价能力可想而知。

同样的情形基本也适用于振华新材、容百科技等没有矿产资源结构的三元电极龙头身上。随着磷酸铁锂占有率进一步提升,这些三元正极企业也将面临生计的残酷竞争。

至于磷酸铁锂正极企业,更是面临着严重的同质化竞争和产能过剩。从2023最先,大量磷酸铁锂正极企业甚至通过砍加工费来保证一季度的出货量,足以见得这一市场竞争的残酷。

更主要的是,近年来,随着磷酸铁锂电池性价比优势凸显,磷酸铁锂正极市场有利可图。2022年一季度,湖南裕能和龙蟠科技毛利率均在25%左右,德方纳米毛利率甚至靠近35%,这一水平远高于同期三元正极企业。

也正因此,磷酸铁锂正极质料领域迎来了大量企业结构,其中大量产能将在2023-2024年释放,这带来了磷酸铁锂正极市场的结构性过剩。

据东吴证券展望,2023年,随着各大企业产能释放,天下磷酸铁锂整体供应量将到达237.1万吨。然则需求量仅为184.6万吨,将过剩52.5万吨。高工锂电同样展望,2023年磷酸铁锂有用产能行使率将小于65%。

从现在形势看,汽车价钱战引致的碳酸锂价钱暴跌,叠加行业新增产能在碳酸锂低价刺激下进一步释放,磷酸铁锂正极行业新一轮洗牌正在酝酿之中。

正如其他行业进入产能过剩阶段一样,基本没有壁垒的电池正极企业只能拼成本拼价钱,最终只有修建手艺优势或纵向一体化优势的企业有希望笑到最后。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