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漏偏逢连夜雨。一方面,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汽车全产业链的正常运行节奏;另一方面,一直一枝独秀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也进入低谷,已延续7月同比下滑。 2月13日,中汽协宣布最新产销数据,新能源汽车下滑尤为严重,产销仅为4.0万辆和4.4万辆,同比划分下滑55.4%和54.4%。
显然,受疫情拖累,短期内新能源市场仍将处于低迷态势。 2月14日,比亚迪向时代财经示意,“元月份受春节比往年提前及疫情因素的影响,整体市场产销同比大幅下滑。现在终端需求保持增进势头,公司对疫情后销量增进保持信心。” 值得关注的是,新能源车相关政策现在有调整的迹象。继1月工信部提出不大幅降补后,克日,工信部又公布降低新能源汽车行业准入尺度的征求意见稿。 对于此次政策方面的调整偏向,资深新能源汽车分析师王科告诉时代财经,看上去加倍开放,有利于外资企业结构中国市场,“同时,一定水平会加速汽车产业独资企业的兴起。”
受春节、疫情影响,新能源产业再受挫 2020年伊始,对整个新能源产业来说都是灰色。在整体市场下滑超五成的靠山下,多家新能源产物脱销的车企,市场大幅缩水。 数据显示,吉祥汽车1月新能源和电气化汽车销量为4762辆,同比下降47.2%;北汽新能源1月新能源汽车销售2006辆,同比下滑55.5%。江淮汽车1月纯电动汽车销量则为2170辆,同比下降64.1%。长城汽车旗下的纯电动品牌欧拉销量为1300辆,同比下降65.6%,其中欧拉iQ仅售出5辆,同比暴跌99.7%。 2月14日,汽车分析师陈尧向时代财经示意,“1月新能源市场下滑,除了补助影响外,另有春节提前,1月工作日较少,一些单位提前放假的因素。”陈尧以为,4S店客流下降是主要原因,疫情自20日后才发作,已近春节假期,对1月份影响较小,但对后续生长影响较大。 受整车市场影响,2020年1月,我国动力电池装机量约2.32GWh,同比下降53%。海内大部门电池企业,如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力神电池、中航锂电、孚能科技等,动力电池装机电量均泛起大幅下滑。 综合来看,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和部门动力电池企业装机量大幅下滑,主要由于春节假期,行业处于市场淡季,企业放假减产,产能利用率较低导致。
图片泉源:比亚迪官微 雪上加霜的是,突入其来的疫情对整个新能源产业链造成了巨大影响。 一方面,新能源汽车涉及配套产业比较复杂,任何一环的欠缺都会对整车生产造成影响。2月7日,广汽传祺向时代财经示意,“疫情无论是对企业的复工生产,正规监管,资金安全,品种齐全,投资国际照样对物流运输、零部件供应、采购等环节都在短期内发生了一些影响。” 另一方面,疫情使得消费者信心受挫。 2月11日,小鹏汽车向时代财经示意,“新冠疫情的影响主要会通过对经济大环境的晦气而发生。由于疫情,中小企业和创业企业,会在工作日削减、需求和消费被抑制、活动范围被限制的大趋势下,谋划遇到更大的难题。” 显然在客观环境影响下,2020年将是新能源汽车产业极其难题的一年。不外亦有利好新闻,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电池手艺正在逐渐成熟。
2月14日,高工锂电研究院院长高小兵向时代财经示意,“动力电池现在除了价钱另有些偏高外,其性能能知足基本需求了(不思量充电桩及充电体验)。” 在高小兵看来,现在市场下滑,影响因素一是政策在退坡,产业链需不停调整产物及市场策略,“前几年行业生长太快,积累了一些问题,现在在调整期需要清算;三是整体车市欠好,传统燃油车对新能源加大力度打击。” 显然,产业调整是新能源行业急需解决的痛点。至于新能源汽车自己,已经具备一定竞争力,这也意味着新能源市场拐点或即将到来。
不退补、更开放,新能源政策调控举行时 新能源车产业阵痛时刻,各项政策调整有望出台。 在2020年1月的电动汽车百人会上,工信部长苗圩示意2020年新能源汽车补助政策将保持相对稳固,不会大幅度退坡。如此一来,原定于2020年底完全退出新能源车补助政策有可能延缓,同时会尽快体例《新能源车生长规划(2021-2035年)》。 受利好新闻影响,越日海内新能源汽车领军企业比亚迪、北汽蓝谷一字涨停,中通客车、亚星客车以及新能源产业链众多企业纷纷上涨,产业迎来利好拐点。
图片泉源:车企官网 克日,工信部又公布修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物准入治理划定的征求意见稿,对原划定举行的删减和修改约达10处。其核心内容可以归结为一点: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物准入的必备条件从具有“设计开发能力”改为具有“手艺保障能力”。 也就是说,已往新能源汽车玩家必须具备自力的新能源设计开发能力,现在可以由第三方企业提供手艺,自身只需要具备保证第三方企业手艺顺遂应用的能力即可。 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的准入门槛进一步降低,一个加倍开放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即将形成。 2月14日,资深新能源汽车分析师王科向时代财经记者示意,历久来看,本次调整会促进汽车产业形成手艺生态同盟,各取所长,配合投资生长新四化营业,降低运营成本和投资风险。 王科以为,此次政策的调整偏向,对团体公司而言,子公司可以充分利用团体研发资源从事汽车产物生产;对新势力而言,后续与传统车企融合生长加倍利便。同时,“还可充分利用汽车行业第三方研发资源,防止重复与过渡投资,本质上也强化了代工生产模式的生长。” 另一方面,也有新能源车企也表达了乐观的态度。 2月11日,新造车势力小鹏汽车向时代财经示意,信赖在当下突发的疫情影响下,小鹏汽车依然能够施展自身特征,在整体营销节奏上做好应对调整,包罗提高销售服务质素、扩大品牌声誉,让更多消费者领会小鹏汽车的智能特征,“作为一家谋划相对稳健的新造车企业,我们对今年持审慎乐观态度。”
新能源车基金指数如何?蔚来小鹏等"在线"复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