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康健的2022年财报,被许多投资者以为是公司生长的拐点,缘故原由很简朴,那就是公司在这一年实现扭亏为盈。但京东康健的市值并没有由于盈利财报的泛起而发生反转,在短暂上涨后,公司又重回之前的震荡走势。
“亏损”是对京东康健*的误判。一直以来,京东康健都顶着“亏损股”的标签,但现实上它却是一家不折不扣的发展股,但多数投资者都没有看清晰京东康健的本质。
接下来,我们将周全拆解京东康健的营业与财政,勉力向投资者还原京东康健最“真实”的营收、利润和风险。同时,本文也是互联网医疗系列文章的首篇文章,我们将通过一系列讲述,来深度剖析中国互联网医疗的价值与挑战。
01 营收还原:“卖药”依然是基本
降生之日起,互联网医疗就是一个对照虚的看法,对于这种商业模式事实是否可行,投资者也始终没有形成定论。这一靠山下,“卖药”已然是各家平台的必争之地。
作为中国互联网医疗的先行者,京东康健前不久宣布的2022年财报可谓是一次很好的观察窗口。在疫情的推动下,京东康健在2022年共取得467.36亿元的营收,同比增进52.3%,更为要害的是京东康健实现扭亏为盈,除税前盈利金额达6.96亿元。
鸟瞰京东康健的所有营业疆土,共可以分为零售药房营业和互联网医疗营业两大部门。这两块营业很好区分,零售药房营业主要以卖药为主,包罗自营商城、线上平台、O2O平台三部门;在线诊疗营业则主要提供诊疗服务,涵盖互联网医疗和消费医疗两大块。
零售药房营业是一个竞争十分猛烈的细分市场,阿里康健、平安好医生、美团等互联网平台都介入其中。本质而言,零售药房营业的逻辑更像是电商平台,营业差异很小,主要比拼的是各家平台的流量、成本与效率。
对比之下,在线诊疗营业则加倍考量各家平台的战略结构,事实现阶段大多数的用户照样更信托三甲医院,因此互联网医疗平台更多抢的是线下实体药房的订单。若何培育用户的信托度,将买药的用户转化为看病的用户,这是各家平台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互联网医疗未来的竞争焦点。
一个是卖药,另一个是服务,营业属性上两者之间有着显著的差异。从财报宣布的数据看,京东康健的营收共分为药品营收和服务营收两大块,其中药品营收在总营收中的占比跨越86%,并取得54.2%的同比增进,这无疑是公司业绩增进的焦点推动力。
然而,若是仅以营收类型来划分京东康健的营业,那么只会获得一个错误的结论,由于在占比并不高的服务营收中,实则也包罗部门第三方商家和O2O商家卖药的佣金。现实上,京东康健宣布的药品营收仅包罗自营商城的流水,而第三方平台和020商家虽然也是促成生意,但平台收取的却是服务费和佣金,这部门收入是被算在服务营收之中。
基于此,只管京东康健始终对外描绘的都是一副品类繁多的互联网医疗蓝图,但现实上平台整体依然依赖于药品零售营业。这种依赖水平超出财报的局限——平台甚至并未单独列出真正在线诊疗营业的营收。
现在的互联网医疗,依然停留在“卖药”的1.0阶段,就算是行业龙头京东康健,除了卖了更多的药品之外,尚并未展现出更强的焦点竞争力。
02 利润还原:本质是发展股
巴菲特曾不止一次告诉投资者,不要拘泥于财报中的盈利数字,而是应该加倍看重一家公司的谋划现金流。这一点放在京东康健身上再合适不外,由于这家公司从一最先谋划现金流就是正的,并没像许多互联网企业那样入不足出。
若是仅考量公司的真实谋划情形,那么京东康健现实上可能并不是一家亏损的公司。早在上市之前的2017年,京东康健就已经能够稳固获得利润,但在上市后公司的报表却始终陷于巨亏,这其中的缘故原由在于公司将大量的股权激励用度化。
股权支付用度并非真实发生的现金更改,而是以增发股份的形式举行。这些支出虽然会让公司现有股票价值被稀释,但却并不会影响公司现实的谋划情形,因此是并不应该被视作正常用度支出的。
走出低谷,当biotech股价反转创新高
最近三年,京东康健报表中最终利润划分为-172.35亿元、-10.73亿元和3.83亿元,但现实上,这些巨亏却是因大额股份支付和可转换债券价值更改造成的,若是刨除这些非谋划性数据的影响,那么京东康健现实是连续盈利的,谋划利润由7.32亿元飙升至26.16亿元。
以现实谋划利润剖析,京东康健2022年利润处于连续快速增进之中,增幅高达86.6%。根据4月18日收盘的1620亿(1849亿港元)市值盘算,那么京东康健现在的真实市盈率约为62倍。86.6%的增速下,62倍的市盈率实在已经较为合理了。
云云剖析,只管京东康健2022年的财报并不差,但显然它也并不相符预期反转的条件,只能算作是延续增进,因此公司股价也并未发生太大的颠簸。
基于以上剖析,信托投资者很容易就能摸清京东康健的价值脉络,它并不是一只“亏损股”,而是一只能够连续盈利的“发展股”。
03 风险还原:三重不确定性
我们一定了京东康健的发展属性,但也必须指出它可能存在的问题。在现阶段京东康健身上,我们很容易的发现三重不确定性:行业贝塔回落的不确定性、线上诊疗营业拓展的不确定性、实控人减持的不确定性。
(1)行业贝塔回落的不确定性
疫情三年,互联网医疗行业迎来黄金生长期。尤其是在区域性风控下,互联网医疗的“供应链”优势被施展的淋漓尽致,信托许多投资者那时都是从互联网医疗平台“抢药”的,互联网医疗是为数不多在疫情中收益的行业。
然而,随同疫情的消退,人们买药的需求将会显著降低,再加上之前囤的药需要很长的周期消化,因此零售药物行业的贝塔系数将会显著降低。对于京东康健来说,其药品销售占总营收的86%,整体业绩或将受贝塔回落而泛起放缓。
(2)线上诊疗营业拓展的不确定性
“卖药”始终是互联网医疗的低级阶段,各家公司想要真正具备行业话语权,就必须勉力将用户的“买药”需求转化为“看病”需求。
从“卖药”到“看病”,这险些是所有互联网医药平台一直的生长路径。不外,在高度同质化下,用户很难区分各家平台的真正焦点竞争力,再加上已往对于线下三家医院的高度依赖,更是进一步增添了互联网医疗平台营业转型的不确定性。
对于京东康健同样云云,在互联网盈利已经消退的今天,高度依仗“流量”的卖药营业是难以维系公司高增进预期的,若何转型是治理层必须思索的问题。
(3)实控人耐久减持的不确定性
之前我们已经明确,股份支付是导致京东康健报表业绩亏损的主要缘故原由,而这些股份支付中,绝大部门都被用于作为高管的股权激励,其中实控人刘强东就是占比最高的。
如在2021年财报中,京东康健共破费25.80亿元用于股权支付,其中有14.46亿元以限制性股份的形式授出,11.33亿元以购股权的形式授出。在这25.80亿元的股份支付中,共有23.09亿元被算在行政开支之内,仅刘强东一人股份支付开支就高达9.51亿元,占昔时股份支付总数的41.2%。同时,他另有大量的公司股票购股权,行权价钱对照低。
最近两年,东哥不止一次减持京东康健的股权,最新的一次减持发生在今年4月6日,以每股57.6港元的均价卖出京东康健880万股,合计5.07亿港元。凭证媒体报道,虽然延续减持,东哥在京东康健的持股比例依然到达68.7%。
一语弊之,我们以为投资者将京东康健界说为一家“亏损”企业是一个“显著”的错误,从企业运营角度,它尚处于兑现发展预期的1.0阶段。同时由于以上三重风险因素的抑制,我们依然需要连续关注京东康健后续的转型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