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退出,新规出台,商家疯狂打折割韭菜,美容仪或将迎来行业洗牌-国际期
市场头条 发布时间:2023-04-25 13:14:00 来源:https://ii-iv.com 阅读次数:
摘要: “颜值经济”驱动下,美容相关产业大行其道,美容仪市场也一片欣欣向荣之象。 GfK中怡康数据显示,2020年海内电子美容仪市场规模61亿元,2021年增进至111.8亿元,展望2026年就能一举

“颜值经济”驱动下,美容相关产业大行其道,美容仪市场也一片欣欣向荣之象。

GfK中怡康数据显示,2020年海内电子美容仪市场规模61亿元,2021年增进至111.8亿元,展望2026年就能一举突破200亿元大关,成为又一个征象级的消费市场。

然而一起狂飙至百亿市场事后,家用美容仪终于撞上了“拦路虎”。

最近,国家药品监视治理局医疗器械手艺审评中央公布《射频美容装备注册审查指导原则》(下文简称《指导原则》),对射频美容装备产物注册要点做了详细说明。同时,《指导原则》内容中明确划定,自2024年4月1日起,射频治疗仪、射频皮肤治疗仪之类产物未依法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不得生产、入口和销售。

这意味着,作为处在医疗器械与家用器械之间的灰色地带生长起来的家用美容仪,即将告辞野蛮生长的乱象,迈入“械字号”时代。

整个家用美容仪行业,或将迎来重新洗牌。

01 “高端”卡位、本土品牌冒头,海内美容仪猛冲

从丝瓜络擦脸到海绵擦再到电子美容仪,爱美这件事亘古至今,未曾改变。

*改变的,不外是在大数据及消费升级驱动下,逐渐多样化的变美工具。这其中,就包罗愈来愈科技化的家用美容仪。当脉冲、射频、光子、虚拟等科技新名词不停打击着消费者的视觉和耳膜时,家用美容仪也乘上“互联网”这趟快车,最先了品类与种类的大开拓时代。

2013年互联网正兴之际,外洋美容仪品类大爆炸便顺着互联网的藤蔓一起伸张至中国。其时,来自美国的科莱丽、瑞典的FOREO斐珞尔先后进入中国市场,并在海内掀起了首波消费热潮。

到了2015年,颜值经济逐渐兴起,海内医美行业受到资源市场关注,美容仪成为轻医美用户一样平常护肤必备产物,美容仪行业迎来发作期。同时,日本雅萌、Refa、松下等国际品牌的加入,电商的火爆,以及小红书短视频APP等社交平台兴起,都在加速海内美容仪消费热潮,并逐步将美容仪的使用场景从美容院扩展抵家庭。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美容仪售价较高,其使用圈层有限,且一直被外资品牌主导。

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2年11月美容仪淘宝销售额品牌漫衍中,雅萌的占比到达40%,其次是Amiro和Tripollar,占比划分为22%、12%,而Jovs、科施加、Dr.Arrivo也划分占有了4%、4%和3%。这其中,仅有Amiro一家是中国品牌,其他都是外洋品牌。

此外,在价钱带上,外资品牌也显著占有“高端卡位”的优势。

凭证雷科技统计,Amiro的产物大多在2000元~2500元价位段,最贵的一款不跨越5000元;而雅萌、Tripollar等基本都在3000元以上价位,最贵的旗舰型号售价跨越万元。

直到2020年疫情发作,本土品牌才在外资品牌卡位的市场中崭露头角。

一方面,疫情带来的封锁让原本去美容院消费的用户转移抵家用美容仪消费场景中,促使该类产物销量激增。淘数据显示,2020年1月2月美容仪销售额同比增幅划分到达了174%、198%。除19年11月&12月促销季节外,周全逾越其他月份的销售额。

另一方面,疫情给全天下供应链带来的不确定性,让外洋头部品牌泛起供应失衡,甚至断货的征象。

好比,雅萌在日本东京四周有一座美容仪工厂,年产能几百万台,中国市场的产物全由日本入口。然而2020年疫情发生,一些中国基础电器部件出口日本受阻,这边恢复后,日本的疫情又影响了整机出口,导致雅萌美容仪2020年一度在中国市场断货。

消费需求激增,外资品牌供应难,给了海内品牌绝地还击的时机。在此基础上,像金稻等品牌借助电商直播的风口逆势崛起。

与此同时,资源助推更是为国产物牌还击战提供了“火力”。

据统计,,2021-2022 年11 月,美容仪领域的融资约有16 起,半数品牌融资金额为万万级,有三家品牌到达亿级。其中,飞莫、BIOLAB听研、inFace等品牌均获得融资。

本土美容仪品牌“冒头”,一度有了和外资品牌抗衡的勇气。

02 智商税、虚伪宣传、产物质量不及格,消费者难辨真伪

法拉第未来成功量产,但贾跃亭造车梦难圆

和美容仪崛起相伴而生的,是始终逃不开的质疑。

由于大部门美容仪需要耐久坚持使用,以是在小红书、知乎、B站等社交平台上,关于“美容仪是不是智商税”等相关问题的讨论层出不穷。

好比来自北京的美妆穿搭博主“小尾巴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透露,她购置美容仪,主要是先通过网络平台种草,接着“看许多测评对比”,最后凭证自己的需求和预算选择。根据这套“方式”,她先后选购了“黄金棒”和ReFa两款美容仪。

然而用过之后,该博主对其的评价也不外是“说着实的,ReFa、黄金棒于我而言都是智商税,只有消水肿的功效。”

固然,也不乏一定的声音。但真正应该引起思索的,是“智商税”讨论声背后,行业存在的虚伪宣传、产物质量乱七八糟问题。

2020年,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针对10款家用美容仪举行对照试验,主观体验测评效果显示,10款家用美容仪的瞬间提拉、二次清洁、温热导入效果均不如商家宣传的功效显著。试验效果显示,6款样品镍释放量测试效果不相符欧盟REACH律例要求,存致敏风险;2款电离子型样品存低温烫伤和灼伤皮肤真皮层的风险。

今年315,国产美容仪品牌Ulike的子品牌极萌Jmoon也被多家媒体曝出,品牌强调使用效果、缺乏射频资质证实等问题。

再好比,美容仪着名品牌“ReFa”的经销商爱姆缇姬(上海)商贸有限公司为提高“ReFa智美迹育肌射频美颜仪”销量,未经核实的情形下,在销售网页上的专家推荐中作出“日比野佐和子中国抗朽迈促进会理事会理事”的广告宣传。

然尔后经相关部门查询中国抗朽迈促进会对外宣布的理事会理事名单,确定无日本医生日比野佐和子此人,最终因虚伪宣传被上海市浦东新区市场监视治理局处以罚款45万元。

除虚伪宣传之外,产物质量不及格也是家用美容仪另一大问题。

在消费者服务平台黑猫投诉上,“美容仪”的相关投诉有1700余条,出现逐年翻倍增进的趋势,产物质量瑕疵,使用时泄电,使用后脸部烫伤、凹陷等情形一再泛起。

好比,中国新闻网就曾报道,有消费者花几千块钱买的美容仪,最终酿成“毁容仪”,只要稍微在脸上停一会就刺痛难受,用三分钟,第二天酡颜肿、过敏严重。

凭证广东省产物危险监测系统显示,2019年至2020年,广东省19家哨点医院采集到23例因美容仪器导致的危险,其中八成以上是烧烫伤危险。

美容仪行业乱象肆意生长,消费者难辨真伪。

03 巨头退出、新规确立,行业迎来洗牌期

克日有新闻称,宝洁谈话人Erica Noble在一封电子邮件中示意,旗下美容仪品牌OPTE不再推行新产物或复购订单,不外将继续提供手艺和保修支持。这意味着,宝洁将放弃曾寄予厚望的高端美容仪品牌OPTE。

无独占偶,在宝洁关停OPTE之前,强生旗下品牌露得清也曾召回在美国的露得清红蓝光祛痘美容仪及其激活剂,就连最早进入中国的科莱丽也在2020年惨遭关停。

纵然保留下来,事实上也未必好过。据领会,包罗欧莱雅、资生堂、花西子等海内外着名美妆品牌均推出了美容仪产物。然而效果是,资生堂美容仪品牌EFFECTIM玑妍之光旗下产物在天猫最高月销量仅为19件;LG生涯康健旗下的 LG Pra.L现在也不温不火……美妆巨头在美容仪赛道纷纷折戟碰钉子。

OPTE退市留给美容仪品牌们的是无限焦虑,而这只是行业洗牌的最先。

有业内人士示意,由于Ⅲ类医疗器械需要做3期临床试验,申报周期长,破费也在百万以上,以是《指导原则》的实行会大幅提高射频产物的门槛,甚至可能造成行业大洗牌。

面临*新规,此时不相符规格的商家,则最先上演起疯狂割韭菜的戏码:

未来迹报道称,由于新规即将落地,今年以来,许多博主都在社交媒体上呼吁不要买美容仪,示意“现在买美容仪是资源割的*韭菜”,直指某些品牌因难以申请到Ⅲ类医疗器械资格证,而在政策盈利期加紧清仓的不良行为……可谓吃相之难看。

但新规出台,整体是向好的,产物将更规范平安有用,消费者的担忧也会削减一点,而不良商家割韭菜的行为也终将住手。

参考资料:《资源新宠乱象频发,国产美容仪若何破局?》《智商税?VC们都争先挤进了家用美容仪赛道》《新规将至,国产美容仪绝处逢生?》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