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港股IPO升温了。
6月有好几家企业挂牌,另有许多提交招股书,包罗一些迟迟没有希望的公司,也通过了聆讯或最先招股。最夸张的是6月28号那天,7家公司同日开启招股,两家公司上市。
这还只是最先。7月*周已经挂牌3家,9号会有两家,10号有3家。后面另有一大群公司排队等着过聆讯。按这个趋势下去,下半年的港股IPO数目会大幅跨越上半年。
港股上市潮似乎又来了。一位在券商事情的同伙印证了我们的判断,她说最近做IPO营业的同事显著忙起来了,手里项目许多,都在加班加点赶进度。
行业上也泛起了扎堆征象,新茶饮、共享出行、黄金珠宝,都是好几家公司组团一起“闯关”。
去港股IPO的公司中,约90%来自中海内地,以TMT、消费行业为主。
这些企业知道,上市的窗口期不会一直开着,趁着行情转暖冲一把,上市即“上岸”。
上市潮,刚最先
从去年下半年最先,许多公司就“盯上了”港股。
茶百道、如祺出行在去年8月首次向港交所交表;梦金园、老铺黄金不久后“转战”港交所,彻底放弃A股。现在茶百道、老铺黄金已经上市。
从流程上,一家公司从准备质料,到提交招股书,再到正式挂牌,短则半年,长的要好几年。今年上半年上市的这一批公司,许多是去年下半年交表的。
今年4月是一个小分水岭,当月港交所虽然只有3家公司挂牌,但正在处置的上市申请数目却到达101个,5月进一步增添到108个,而1月、2月、3月划分只有68个、77个、89个。越来越多公司申请在港上市,趋势异常显著。
6月到达一个小岑岭。连锁餐饮品牌绿茶、造车新势力哪吒汽车、快递巨头顺丰、黄金珠宝公司周六福,纷纷交表。当月,一共有9家公司在港IPO,为上半年最多。6月和5月加起来,遇上了前4个月的总和。
虽然单纯就IPO来看,上半年港股显示一样平常——30家公司挂牌,去年同期是33家。但4月之后提交申请的公司显著多于去年,且IPO的速率加速。好比在6月24日至28日这一周,一共有19家公司递表港交所,是今年以来递表数目最多的一周。
信达状师事务所合资人侯秀如从事境内外IPO营业,他对「定焦」说,从去年最先,珠宝、茶饮、服装、家具等消费类公司很难在A股上市,虽然没有明文划定,但官方有窗口指导,审核趋严,于是内地这类企业最先转向港股。
最典型的是黄金珠宝行业。梦金园、周六福、老铺黄金之前想在A股上市,但都没乐成。周六福实验了三次,老铺黄金提交了两次,梦金园*次被否决后,替换上市保荐人为中信证券,筹备第二次A股上市申请,后中信证券转介中信证券(香港)筹备港交所上市。
港股实在不是内地黄金珠宝品牌上市的*选择,但在A股IPO羁系趋严的靠山下,只要能上市就不错了。老铺黄金乐成在港交所上市,为其他品牌赴港打了一个样,说明这条路可行。
新茶饮行业竞争猛烈,企业需要连续融资,大部门品牌靠加盟模式扩张。奈雪的茶在2021年“孤身”赴港上市后,一直没有其他新茶饮品牌跟进,直到今年,茶百道、古茗、蜜雪冰城、沪上阿姨整体向港交所递表,蜜雪冰城和古茗更是选在统一天递表。
侯秀如说,内地公司去港股上市有两种方式,一是红筹模式,需要重新搭建股权架构,时间周期较长,而且重组可能会发生税费成本;二是H股模式,境内公司不用做股权架构方面的调整,可以直接去港股申请上市,进度会快。
已往,内地许多创业公司将美股作为*选择,在拿融资时就会搭建VIE架构,现在美股不吃香了,这些企业最先回流港股。
现在绝大部门在美上市的中概股,都已经赴港二次上市,之前在美提交上市申请的公司,会自动撤回再转投港股。从美股“溢出来”的这部门需求,也成了港股上市的一部门。
排队的比挂牌的多
申请港股上市的公司许多,但挂牌数目并没有显著增进,绝大部门在排队或守候时机。
上半年这一批交表的公司,许多是第二次甚至三次、四次交表,可谓屡败屡战。
好比,绿茶曾在2021年3月首次向港交所交表,厥后又在2021年10月、2022年4月再次交表,三次均未完成IPO,今年6月是第四次冲刺;嘀嗒出行在2020年就交表了,今年3月是第五次,这次终于乐成在港交所挂牌;4月上市的茶百道,也是提交了两次申请后才挂牌乐成;现在正在招股即将挂牌的如祺出行,也履历了二次递表。
港股IPO受两大因素影响,一是政策,二是资金。
去年3月尾实行的《境内企业境外上市立案治理设施》(简称“立案新规”),改变了港股IPO的游戏规则:中企赴境外上市,得先在证监会提交立案。
古茗在今年1月3日向港交所递表后,被证监会要求提交弥补质料,其中涉及VIE架构、股权激励、信息珍爱等,好比其中就有一条,“请说明红筹重组历程中多次增资后再减资的缘故原由”。
证监会至今未给古茗发放境外上市立案通知书,古茗的IPO也没了下文。根据港交所上市规则,若是企业在提交招股书后的6个月内未能通过聆讯,招股书就会失效。现在,古茗的招股书已经失效了。
投资界24h | 霸王茶姬,上海总部开业了; 马云在外洋低调现身;Benchmark募资30亿,重仓AI-商品期货
证监会发放立案通知书的速率,很洪水平上决议了港股IPO的进度。凭证以往数据统计,每个月证监会通过的数目在10-20家之间。证监会官网数据显示,住手6月27日,仍在立案流程中的企业为112家,102家公司的立案状态为“弥补质料”,其中有81家是要去港交所。
政策激励内地企业去港股上市,证监会4月19日宣布的五项资源市场对港互助措施,其中明确提到“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香港上市”。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6月19日在2024陆家嘴论坛上说,对于境外上市,证监会的态度是要加速立案。“现在的速率比以前快了一些,但还要继续加速立案速率。”
但立案只是*步,企业能不能在港股找到钱,直接决议上市能否乐成。
一家公司在正式挂牌之前,要先举行招股,招股分为国际发售和公然发售,前者面向机构,后者面向散户,只有两者同时获得足额认购,才气上市刊行。
侯秀如告诉「定焦」,之前许多公司在港股上市没希望,部门是由于股票刊行不出去。港股异常市场化,只要相符港股上市条件,通过审核很容易,难点是股票能够销售出去。有些企业的融资规模异常小,被称为“袖珍IPO”。
好比去年上市的北森控股,市值跨越200亿港元,却只刊行了1%的股份,募资2.4亿港元,减去8400万港元的IPO花销,现实得手1.55亿港元。
“迫于一级市场投资人尤其是最后两轮投资人的压力,它不能降估值,在云云高估值之下没有那么多资金认购。”德物资源治理合资人丁柏然曾对「定焦」说。
有些券商会劝企业降估值,折价刊行,不想降估值的企业,继续张望可能导致招股书失效。
茶百道IPO净募资24.63亿港元,是今年以来港股*规模IPO,公然发售只获得了0.5倍认购,国际发售获1.11倍认购,市场回响异常冷淡。
企业都想以最小的价值,募到最多的钱。现真相形是,市场上的钱不多,投资人只想折价买。茶百道上市首日即破发,盘中股价一度跌超37%。
有业内人士剖析,茶百道募资金额太大,市场介入的散户又太少,导致公配原本10%的比例最终只做了不到5%,剩下的所有给国配,相当于散户打新百分之百中签。“这种玩法一样平常也不是太好,只是为了上市的无奈之举,上市一样平常都是跌为主。”
钱从那里来
IPO的主要目的是融资,然而要上市的公司太多,资金不够了。
去年,一共有70多家内地企业在港IPO,合计募资463亿港元。凭证东方财富Choice数据,今年上半年的募资额不到130亿港元,募资额跨越10亿港元的IPO项目只有一个。
这是什么看法?
2021年快手在港上市,募资额是478亿港元,跨越去年港交所整年募资额。再往前,2019年阿里回港募资880亿港元。更早之前,2010年友邦保险IPO募资1591亿港元。
去年的港股募资额是近20年最少,今年上半年也没有显著改变,甚至比去年还下降了。
侯秀如以为,实在已往许多内地企业不愿意去港股,一是IPO刊行较难、融资规模小,二是挂牌之后股票流动性相对小。许多企业上市是由于跟投资人有对赌,要给投资人一个交待。
现在港股IPO的热闹征象,更多体现在集中交表,说明公司上市很起劲,但市场还没有完全热起来。
今年年头时,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中,毕马威、德勤、普华永道都预计今年整年港股IPO集资额可实现约1000亿港元。6月下旬,毕马威将展望值调低至600亿港元。不外,它也强调,港股IPO有望于下半年回升。
港股是一个自由市场,行情走向跟流动性关系亲热。
今年4月曾有一波资金涌入港股,助推了这一轮交表热潮。一位投资人告诉「定焦」,那时美股资金疯狂抱团“七姐妹”,风险不停累积,日本和印度股市也创下历史新高,对比之下港股成为价值洼地,一部门资金最先抄底港股。
那时证监会也意识到,要支持港股,得从流动性上做文章,五项资源市场对港互助措施中,有四条都是流动性相关,详细包罗:放宽沪深港通下股票ETF合资格产物局限;将REITS纳入沪深港通;支持人民币股票生意柜台纳入港股通;优化基金互认放置。简言之,就是指导和吸引更多钱流入港股。
政策宣布后一个月,恒指斩获十连涨,创下2018年以来最长连涨纪录,那时有许多声音以为,港股步入手艺性牛市。这波行情对IPO起到了一定的提振作用。
然而要让IPO火爆起来,甚至泛起真正意义上的上市潮,还需要更多资金进场。
许多美元靠山的资金撤出了港股,这部门空缺需要其他资金来填补。和高资源首创合资人何宇华对「定焦」说,现在港股活跃的资金,除了当地资金和南向资金,主要就是欧洲和中东的基金。
近年来中东资金在中国市场一再脱手,阿布扎比投资机构CYVN Holdings去年延续投资蔚来两次,总金额33亿美元。
港交所有意吸引中东土豪来港投资,好比将沙特生意所纳入其认可证券生意所名单,允许在沙特生意所主板上市的公司在香港申请第二上市。
从久远来看,港股的流动性要有所好转,照样依赖于美国降息。香港接纳联系汇率制度,港息随美息而联动,现在美国利率很高,迟迟不降息,导致全球资金回流美国,业内笑称“高息定存是港股*杀手”。
或许,只有等到美联储开启降息周期,港股的上市潮才会进一步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