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婚未育的00后罗伊,在“养娃”这件事上亏惨了。
此“娃”不是家里那嗷嗷待哺的“吞金兽”,而是面皮细腻,棉花填充的缩小版人形玩偶——棉花娃娃。
上个月,她把几只棉花娃娃挂到二手平台上,价钱从9折不包邮,降到8折包邮仍无人问津,好不容易有人惠顾,张口就是大刀,砍到她肉疼。
而类似的娃娃,柜子里另有50多只。她掐指一算,原价一万多的娃,价值已经缩水一半。
“没想到娃圈(本文指棉花娃娃)凉得这么快。”罗伊感伤道,她入过JK、手账、手串等潮玩坑,棉花娃娃是最无法自拔的一次,也是最唏嘘的一次。
犹记得前两年,棉花娃娃照样“下一个盲盒”般的存在:超话人数连年翻倍,许多童心未泯的80、90后都被动员加入“养娃雄师”。
线上生意额也突破了十亿大关,有圈内人靠几千块的投资,撬动了上百万收入,赚到了人生*桶金。
而现在,那些活跃的超话、群组都平静了下来,原本动辄销量过万的娃娃现在凑不齐50人开团,身价炒到70倍的征象级网红娃更是险些绝迹。
我们与几位“养娃人”聊事后发现,她们仍然深爱着棉花娃娃,但大多数人已不再似早年那样着迷。
她们将娃圈视为自己的精神乌托邦,但任何圈子只要掺杂了利益就会变得庞大,况且是娃圈这片躁动的“关外之地”,那里远比她们预想的疯狂。
01
年轻人的“精神后裔”,价钱炒高70倍
“二十几岁的人了,出门还要背个破娃娃,你不怕羞,我们都嫌丢人!”
听着门外怙恃的骂声渐行渐远,直至被重重的关门声彻底阻隔,之乐紧绷的神经才逐渐放松了下来。
自从她爱上棉花娃娃之后,这样剑拔弩张的气氛就时常在家里上演。在怙恃看来,已经大学结业还把玩偶当“孩子”,看书、用饭、睡觉都带着娃娃的自己,稚子到了无可救药的境界。
一最先,之乐闻声冷言冷语,还会压制难受,久而久之也对别人异样的眼光免疫了,这次怙恃拒绝她“带娃旅游”,她爽性选择不去。
“由于在娃娃身边,我才气感受到镇静和快乐。”之乐说,养娃就是她的一场“精神逃逸”。
她的怙恃并非不爱她,只是喜欢对孩子举行指斥式教育。好比,已经拿到西席资格证的之乐,在面试中输给了985结业的对手,怙恃不会将此归结为竞争猛烈,而是以为她“还不够起劲”。
娃娃虽然只是一坨棉花团子,但它可爱的造型和蓬松柔软的身体,却能让之乐在眼见和触碰的一霎那,忘却找不到事情的压力。
更主要的是,在她理想出来的娃娃天下里,她无需刻意讨好,也不用功成名就,“女儿”会永远无条件站在她这一边,默默陪同支持她。
除了情绪价值拉满,棉花娃娃“十月妊娠”的生产历程,也加剧了之乐的着迷。
七八套衣服、腮红、卷发棒……她把“接生”用品逐一摆好,在脑子里把服装娃娃的步骤又演练了一遍,活像一位忐忑中的宝妈。
每次接娃前,之乐都要履历焦虑又快乐的历程,相近“预产期”更是坐立难安,“天天看八百遍物流新闻,恨不得住到快递点等收货”。
这是由于棉花娃娃多为组团定制,从成团到“接娃”,往往要守候数周甚至数月时间。
在漫长的守候里,之乐会频频点进店肆或娃妈(制作娃娃的人)的主页,吸食娃娃的照片或视频,对娃娃的爱意在不知不觉中越拉越高。
玩无属性娃(没有详细IP的原创娃)的之乐都云云上头,热衷于属性娃(有角色原型和详细IP的娃)的小芸,更难阻止自己。
小芸是某热门乙女游戏的重度玩家,省吃俭用了2个月,怒斥2800元从海鲜市场抱回了原价58元的娃。
她知道自己当了一回冤大头,但娃娃是*的“他”在三次元的化身,是有血有肉的另一半,值得*的看待,以是自己再苦也要买“一番赏”娃娃。
所谓“一番赏”,是游戏公司推出的稀奇互助款娃娃,由于数目希罕,二手价钱能惊掉人的下巴。小芸听说,某大爆款乙女游戏万人迷角色的“一番赏”娃娃,溢价76倍炒到了4500元,依然有人愿意买单。
现实上,不止“一番赏”,大多数棉花娃娃都是定量、限时销售,圈内几十元的热门“火娃”、有数娃可以被炒到万元天价。
哪怕是明星同人娃这类“无盈利娃娃”,也有可以做文章的地方——在生产环节之外,围绕棉花娃娃的一整条产业链也在快速生长。
以娃衣为例,一件成本10元的娃衣能卖到30-50元,设计优良、做工优质的娃衣售价更高。据报道,有圈内人靠做娃衣实现月入6万,娃衣大神“日山鹅鹅”卖一套衣服总销售额就到达了500万。
类似的分羹者另有许多,有外贸玩具厂顺势转型“娃厂”,棉花娃娃主要线上生意平台微店甚至一度传出要上市的新闻。
看到娃圈欣欣向荣,小芸由衷的喜悦,但她也逐渐发现,随着林子变大,乱群之鸟也多了起来。
02
五年级小学生,也能在娃圈里骗钱?
“我们的情形没有设施立案。”听到小姐妹传来的噩耗,文文的心碎了一地。
她没想到,自己一个娃圈老玩家,也会被卷款跑路。
此前,文文买了棉花娃娃,但进度总是阻滞在“打样”阶段。一最先她并没有在意,事着实娃娃制作历程中,娃妈会与娃厂频频相同工艺细节,一次打样不知足,二次或多次打样的情形并不鲜见。
然而,半年已往,群里仍没有消息,文文和群里的姐妹最先感应蹊跷。
她们追问希望,娃妈却一直闪灼其词,以娃厂不给力为由搪塞。一位住在娃厂周边的娃友直接杀去工厂讨说法,才发现娃妈基本没有跟娃厂签条约。
这样的现实,让已经“提确”(提前确认收货)的文文们如遭雷击。
“提确”是娃圈的潜规则——许多娃妈/娃爸是大学生或职场新人,他们往往“兜比脸清洁”,只有买家提前确认收货,才掏得出钱给娃厂下大货订单。
大多数时刻,娃妈/娃爸都是为爱发电,并不会妄想娃友的钱。但有利可图的地方,总有混水摸鱼的人。
版权争议,终于烧到了AI视频
文文遇到的这位娃妈就是云云,发现自己被揭穿后,早就迈上跑路通道的娃妈,迅速把群禁言,携着2万多货款销声匿迹了。
意识到受骗的姐妹们,也马上拉了维权群,组织人人向平台投诉,同时报警。
然而,观察一番后发现,娃妈用的是生疏人的身份证注册店肆,而群里300位受害者涣散在天下各地,单笔金额又对照小,想要立案追查,需要支出极大的时间和款项成本。
无奈之下,文文们只能住手维权,心里却始终咽不下这口吻:这位娃妈已经不是*次干这种流动,后续可能还会去坑害其他姐妹,可她们却拿对方毫无设施。
文文的履历不是个例,在娃圈,娃妈跑路是常态,“棉花美娃娃”超话里可以搜到大量维权的贴子,而且犯案职员低龄化趋势显著,一位跑路的娃妈甚至被扒出只是五年级的小学生。
“想在这个圈子里捞点钱太容易了。”文文以为,棉花娃娃未完善的生意环境,滋生了贪心。
好比,有媒体发现,在棉花娃娃线上生意平台注册商铺不需要交纳保证金,也不需要信用认证,连店肆先容和售卖商品种别都能免去,只用起个商铺名。
注册后,只需要一张身份证即可完成店肆认证,且个体商户年满16岁就能开店。
极低的门槛让娃圈险些成了“无息贷款圣地”,也使圈内人陷入到了“谈钱色变”的紧绷之中。
刚下了班的娃妈许和,就发现自己被人挂在了网上,账号后台充斥着“售价这么高,还敢说自己无盈利?”“娃娃这么丑还卖这么贵?”的诘责。
许和开娃是为了跟娃友分享快乐,对娃娃质量一直异常上心,头发、绣线等都精挑细选的质料,还会送特典和包装,加上成团人数少,以是娃娃售价偏高。
而卖高价在一些自诩“爱娃”的人眼里就是原罪,这一次就是云云,在她事情忙碌没有回复的时间里,买家向她提议了网暴。
面临铺天盖地的恶评,许和翻找生意纪录,把打样、大货等用度明细枚举出来,但此时距离被挂已经由去2天,证实清白的*时机已经由去,说服力大大削减。
挡不住汹涌舆论的许和,最后不得不甩出娃厂电话让对方自己去检验,这才平息了危急。“那时刻真的感受自己错付了。”这段履历让许和很受伤。
不外,等收到大货,看到自己设计的娃娃从图稿酿成实体,想想其他姐妹收到娃娃的兴奋和喜悦,这些不愉快的小插曲又变得不值一提。
对她来说,能通过棉花娃娃结实来自天南地北的娃友,一起期待娃娃的降生,甚至相约“娃聚”出游,也是“开娃/养娃”的魅力所在。
03
娃圈变味,娃娃对折也卖不出去
小芸每次刷到“想要一个全是可爱娃娃的谈论区”的帖子,都市被硬控良久。
在谈论区里,她从不惜对娃娃的点赞和夸奖,也经常收到“养得很好”“宝宝很可爱”的热情回复,养娃人的成就感获得极大的知足。
然而,这样温馨有爱的帖子正变得越来越希罕,取而代之的是种种吐槽文,甚至是充满戾气的挂人贴。
最近,她就在线上围观了一场娃妈和买家“法庭见”闹剧。
那是一位已经苦苦等了3个月的买家,突然被娃妈狙掉了订单,理由是该买家与一位娃商人收货地址在统一个学校。
小芸可以明白这位娃妈的行为,事实买娃需要“自证”也算圈内老例——为了停止炒娃的民俗,阻止自己累死累活制作的娃娃沦为黄牛赚钱的工具,娃妈普遍会在下单时要求买家答题或晒花钱明细,以筛选出至心喜欢娃娃的人。
但她也发现,娃圈的自证正朝着“魔怔”的偏向生长。
有些娃妈的自证要求,高到玩了几年游戏的她都答不上来。好比,看到“人物A的身上有几颗痣?”“人物B为什么爱吃全熟的鸡蛋?”这类刁钻的问题,她忍不住嫌疑,人人事实是在买娃照样在花钱找罪受。
一些以自我为中央的娃妈,甚至最先滥用手中的权力。
上述“要求买家证实与同校娃商人没有关系”的娃妈,不仅撤掉了买家的订单,还在未查明真相的情形下,把人家挂到了网上。
那可是一位几千人团的大娃妈,无辜躺枪的买家,一下子就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在买家注释之后,娃妈仍然保持嫌疑态度,并以为买家遭遇的网暴不是因自己而起,放任事态继续恶化。
演变到最后,买家被迫拿起执法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力,那位娃妈这才不情不愿地出头致歉。
“花钱买娃,要遵守娃妈的测试,还要遭一顿骂,倒贴讼事钱,谁看了不畏惧?”小芸失望道,娃圈已经变味儿了。
现在,她已经损失了买娃的感动,也不再像前两年一样活跃在微博超话和豆瓣娃组里,只想偶然秀秀娃,平静享受有娃陪同的日子。
抱有类似想法的人不止小芸一个,娃圈的凉意已伸张开来。
上个月,罗伊生涯费求助,低价出了16只娃,只只都被“砍一刀”,整个受虐的历程她完全不想再回忆第二遍。
而她已经算幸运了,现在掀开二手生意平台,许多娃娃、娃衣打骨折仍然无人接手,炒娃重灾区也泛起了一定水平的价钱回落。
不外,罗伊也以为棉花娃娃贬值不能全怪玩家热情消退,娃圈人原本就需要面临“出坑亏损”的风险。
她熟悉一个养明星同人娃的姐妹,谁人偶像的恋情刚曝出来,姐妹就把一只市价炒到400的娃娃挂了出去,速率比官方发声明还快。
但偶像都塌房了,娃娃若何能幸免,之前炙手可热的娃娃,一下子就无人问津了。
同理,动漫小说烂尾、电视剧续集人设设崩塌等,都可能给有属性的娃娃带来“溺死之灾”。
罗伊玩的无属性娃虽然没有IP原型,但与娃妈口碑慎密挂钩,娃妈被扒黑料后,她手上的娃娃也止不住地掉价。
固然,这些都是小概率事宜,真正难以抵抗的事态,是市面上的海量供应——随着前2年棉花娃娃行情的火热,大量个体商户和官方品牌,涌入娃圈捞金。
以“正规军”为例,Rua娃吧、是胡萝卜呀、你好岛等品牌正通过IP联名等方式,批量销售制制品的棉花娃娃,妄想成为娃圈的“泡泡玛特”。
罗伊以为有更多品牌进入棉花娃娃行业,推动娃圈走向有序,是一件好事。
而且现在许多涌入的新玩家不想再守候漫长的“孕期”,她们只想“无痛”拥有一个盛世美颜的娃,与品牌化的趋势不约而同。
崭新的娃圈就要到来,可罗伊却以为,自己似乎更眷念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