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赛道,加速融钱。
仅4月份,线控底盘赛道就有利氪、比博斯特、金麦特、易咖智车、格陆博、拿森共6家企业完成新一轮融资,引来蔚来资源、九合创投、哪吒资源、毅达资源等近30家机构竞相押注。
其中,利氪在4亿元B轮融资中获11家资源青睐,格陆博的4亿元C轮融资也引来9家机构介入,在赛道内上演“团购”一幕。金麦特、比博斯特相继获得2亿元A轮融资,拿森这一轮战略融资更是泛起了长安汽车的身影。
玩家纷纷展现恒者恒强的状态下,不难发现线控底盘赛道颇有三分天下的态势。除自力的创业公司外,上市的本土零部件企业万安科技、伯特利以及孔辉汽车(已退市)以先发优势向线控底盘延伸;主机厂更是做足两手准备,除控股孵化企业外,也起劲对外投资结构。
速率与激情的融资显示,很难说线控底盘不火。
回忆起2021年,博原资源副总裁丁浩感受市场上耳熟能详的企业可能也就4-5家,但现在从主机厂以及业内的反馈和声音来看,玩家数目至少已有15家。
“从去年最先,整个赛道内的公司,不管是新确立的、照样融到钱的,都在起劲追求新的融资,不仅节奏很快,数目比前年也有一个异常大的增幅。”
VC摩拳擦掌的同时,“拥挤”的现况也最先泛起。
作为一线投资人,李伟从去年到今年把赛道上能聊到的企业都聊到了一遍,但却依然投不脱手。在他看来,现在各家族于在大差不差的早期阶段,10余家企业陆续冒泡,市场标的太多,投资人选得“脑壳疼”。
“对于非大要量基金的机构来说,我们可能只投一家。从投资人角度,我们很难判断内里详细的差异,以及到底从哪个点切入更好,区别出哪一家能够吊打市场。”
一边是企业端想在发作初期“足够弹药”,而另一边则是VC挑花眼,不知道投谁的尴尬处境。
李伟不禁感伤,“这太磨练VC。”
数百亿蓝海市场,也曾叫好不叫座
要谈这一波小发作,还得先领会下线控底盘。
线控底盘由换挡、制动、转向、油门、悬架五大系统组成,渗透率划分为3%、<1%、100%、25%、<3%。线控系统作废了部门粗笨且精度较低的气动、液压及机械毗邻,取而代之以电信号驱动的传感器、控制单元及电磁执行机构,因此具有结构紧凑、可控性好、响应速率快等优势。
相较于传统底盘,线控底盘将车身实现轻量化,去掉了多余的辅助装置,减轻了车身重量,优化结构,有利于车辆的二次开发,OTA升级,响应速率更快,有利于智能驾驶。
耐久来看,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升级的大趋势,足以给到线控底盘壮大的生长助推力。随着自动驾驶逐渐驶入L2到L3级的风水岭,线控底盘成为了从电动化到智能化变化的交汇点。
以智能电动汽车为例,不管是以AEB、ACC等为代表的L1、L2级其余功效,照样以代客泊车、遥控泊车等为代表的L3、L4级别功效,最终都要通过线控底盘落地,即通过汽车的纵向控制、横向控制、垂向控制、稳固控制来实现*自动驾驶的意图。
据盖世汽车研究院展望,2025年,汽车线控底盘的海内市场规模将达600亿元。
但值得注重的是,这一个对于汽车来说极为主要的要害部件,却耐久被外洋巨头所垄断。
自1978年,德国博世生产出*个可靠的ABS(刹车防抱死系统)产物,到1995年,其又将ESP(电子稳固控制系统)手艺向全球推广。海内的零部件厂商很长时间处在0到1的瓶颈期,而德国的博世、大陆却占有中国汽车线控制动市场靠近95%的份额。
在“无线控,不自动驾驶”的行业生长共识下,为了不错失智能汽车时代下的线控底盘时机,以智能底盘线控手艺正向研发为主导的格陆博科技、汽车线控底盘供应商拿森等早期玩家自2016年起应运而生。
但彼时,线控底盘作为新事物发生,没有掀起太大的浪花。
李伟坦言,在新能源汽车事态下,相较于芯片、焦点传感器等偏决议端、偏感知端的零部件,以线控底盘为例的偏执行端的零部件,并没有在2021年之前获得VC的更多关注,只能算是连续性热度较好。
甚至在辰韬资源执行总司理贺雄松在2019年投资易咖智车时,依然能感受到这是一个不那么被认知到的投资赛道。
“线控底盘对应的传统角色是主机厂,主要面向C端消费者。人人都知道自动驾驶会往宿世长,但在这样的靠山下,产业链会怎样分工?人人心里没底。有人预期自动驾驶公司会自己造车,那就不存在一个底盘细分的时机,或者有代工厂,把线控底盘事情给做了,这些都是以前的可能性。”
也正是这样的赛道不确定性,已往几年成为不少机构在早期看好但不脱手的主要缘故原由之一。
导火索 事态,让国产替换的故事稳了
直到2022年,一根“缺芯”导火索,十余家企业上演混战一幕,才算让线控底盘国产玩家真正入了一众VC的眼。
泉源:猎云网
据企查查数据显示,到2022年,融资生意数目一悔改去平平无奇的个位数显示,由2021年7笔跃升至20笔,可谓量的飞跃。仅2023年前5月,赛道仍继续保持高速态势,共有7家企业完成11笔融资。
李伟顺着这波热潮去一线领会后发现,那时线控底盘传统供应商博世和大陆因“缺芯”对车厂供货不足的市场空缺,使得主机厂在迫切寻找国产替换方案,但国产线控底盘热度高涨的表象下,实质是在购置订单背后的创企芯片库存。
这样情形也让李伟对线控底盘的脱手有所保留。在他看来,随着今年整体芯片缺货有所缓和,这内里可能会存在一些订单被砍、后期交付难题的情形。对订单数据的质疑让李伟以为眼下赛道内的玩家是不是真跑起来了,还欠好说。
被「限高」5年后,ofo创始人戴威美国创业卖咖啡
“对于L3—L5的高阶自动驾驶而言,线控底盘的冗余 平安是最为主要的两个因素,以是主机厂对其的考察很严酷,不仅要AB样件,还要做冬测夏测,现在跑在前面的公司基本上刚过2月份的冬测,整体商业化希望可能没太大差距。”
那么问题就来了,“缺芯”引爆热度的表象背后,能让VC重点关注及脱手“团购”的投资逻辑在哪?
丁浩示意,国产替换或者说本土供应链优化,是其中一个异常强的支持点和逻辑。
他从2021年投资滑板底盘悠跑科技后,就向上最先关注线控底盘,由此发现,近两年,由于主机厂对于零部件供应链优化的需求和产物迭代速率的提升,以及对零部件厂商不管是Tier1照样Tier2的高适配性和天真性来说,本土供应链优化都是趋势和偏向之一。同时,从线控产物自己,制动转向悬架等执行部件的线控化或机械解耦的手艺迭代趋势,也是传统燃油车向电动化演进中的一定。
从大偏向来看,新能源汽车高速增进的靠山下,智能化和细腻化的趋势部门加速了线控底盘的制动、转向跟悬架的渗透率提升,整个赛道简直定性最先走强。据公然信息统计,2025年,汽车线控底盘海内市场年均复合增进率达25.9%,其中线控转向和制动划分为72.2%和45.3%。
而随着自动驾驶生长到L3级以上,主机厂对线控端的适配更天真、成本更低等供应链优化需求,使得国产替换最先出现极大的发展空间。
一方面,海内的零部件厂商,其产物定制化能力、天真的适配性,相对低的开发成本和价钱存在一定竞争时机,譬如打破传统Tier1厂商黑盒交付的模式;另一方面,当下赛道内的一些头部公司,已经迈过了产物能力和手艺积累阶段,最先走入主机厂验证,即产物的车规级和平安级认证环节,甚至有一两家头部公司已经靠近市场化初期验证。
以线控底盘要害的线控制动领域为例,万向钱潮、万安科技、亚太机电、拿森、伯特利等都在研究线控制动手艺。其中,亚太机电的IEHB已实现集成装(北汽银翔)车,拿森的Nbooster已在2019年1月份乐成装配于北汽EC3,伯特利对外示意2022年已完成具备制动冗余功效的WCBS2.0原理样机开发,预计2024年将会量产。
但即便几家供应商的线控制动产物都盯上了自动驾驶市场,产物的成熟度及可靠性依然有待市场验证。
另有一点需要关注的是,线控底盘故事的style,早期都是以非标低速型的、封锁场景的线控底盘玩家为代表,随着自动驾驶在许多低速封锁半开放的场景已经去平安员,率先实现商业化落地。譬如易咖智车今年宣布的7款新车就主要切入安防、环卫及工业领域,总出货量将达千台规模。
但这些线控玩家从低速车型切入到特种车型,进而到商用车车型,然后逐步逐步进入到规模化、体量较高、平安要求最严的一些乘用车市场后,面临产物端的性能要求,以及供货的庞大性也会有所差异。
丁浩指出,没有经由主机厂验证的阶段,最终很难保证在规模化以后,生产制造的一致性和产物的平安认证,而这些都是需要线控底盘玩家和主机厂不停去做配合,通过车型适配和定点去做产物打磨。
“相对来说,现在的线控产物不仅成本还很高,最焦点的平安冗余,附加路感反馈等问题也依然待解。”
2-3年“内卷”期:VC“潜伏”、名目或变
然而,国产替换的故事虽好,现实挑战也不小。
玩家们在进入市场前需要异常长周期的手艺积累和产物打磨,主要就是着手和主机厂交互,包罗送样、定点、车型配合、团结开发和一些前沿车型的预演。
有多名VC示意,大部门玩家处于主机厂验证的车规级平安级阶段,这一历程至少另有2-3年。虽然从市场角度来看,在一些商用车、特种车上已经有了一些出货,但从规模化的乘用车角度来说,本土零件厂商还未进入到跟博世大陆等全球大厂充实竞争的阶段。
李伟示意,在这个阶段,海内厂商拿到定点只是*步,要走到订单交付仍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之前有主机厂由于芯片库存而下单国产线控底盘产物,就可能会对接下来的交付发生一定难题。
“此外,若是大的主机厂把营业更多导入到相关企业里,自力的创业公司做定点可能会拿不到稀奇好的车型,甚至一个月销量都不足100台。”在李伟看来,若是线控底盘玩家无法从主机厂拿到好的车型、去规模化量产交付,那么在验证阶段就会被镌汰。
对此,丁浩也有同感。他以为,进入到充实市场竞争之前,海内厂商在逐步侵蚀大厂份额时,从相对低门槛的商用车再到乘用车,面临的竞对更多的是同阶段的一些本土零部件供应商,是一个内讧的历程。“就大厂的商业模式来看,现在他们还看不上初创玩家切入的蛋糕。部门新势力会相对选出货量还不大的车型,接纳一些本土零部件厂商去做前沿手艺预研和功效化适配的实验,这是时机也是内卷的点。”
他预判,现在的玩家数今年有可能还会有所增添,然则未来两三年岁后一定会有所递减,最终发生头部效应。
泉源:猎云网
而在此之前,获取头部主机厂信托、车型适配去小批量出货都要“子弹足够”,也推动了从去年最先玩家起劲融资、资源团购的剧情上演。近半年线控底盘的玩家,尤其头部的估值走高,也让一线VC脱手更为审慎。
丁浩坦言,现阶段既有投资时机,但更难的是做甄别。
“参考全球大厂名目,线控赛道投资一定是往头部靠拢,然则先发优势会不会延续到最终名目尚不能知。眼下线控底盘产物出货不仅从制动、转向以及悬架等执行部件,在一些市场化需求下,未来也会延展到系统集成和区域控制器等,而这些都市导致赛道名目的转变。”
在丁浩看来,现在履历过市场化验证,或正在履历产物打磨和主机厂定点小批量送样阶段的公司,相对具备一些先发优势,也更能成为可投资的标的。
那么,问题又来了,剖析现在部门线控底盘公司跟主机厂的关系来看,譬如比亚迪旗下有弗迪科技、奇瑞有伯特利、上汽有联创汽车电子,未来线控底盘的头部是否又会群集于此?
对于这点,VC端倒是出现了差其余看法。
在李伟看来,从定点到订单的转化率是线控底盘玩家能否乐成的主要指标。从大主机厂切入,拿到主流车型的坑位来完成验证,是成为背靠主机厂的玩家能够胜出的要害。
但贺雄松以为,也不尽然。
他示意,虽然从理论上来看,主机厂身世的玩家品牌背书更好、企业稳固性更好,但在实操历程中,主机厂需要单独确立团队来做,但受限于主机厂机制和文化,缺乏天真性。供应链角度因许多部件跟主机厂现有车型并不通用,采购优势也没有预期那么显著,最终采购成本要害照样看能出货若干。
“线控底盘,自己是个乙方角色。传统主机厂甲方做惯了,很难转乙方。另外相关团队在主机厂内部要自力融资对照难,权责利又不太统一,内部治理层权益相对对照小。自力创业则没有任何肩负,面临新的赛道和互助方式,能更好捉住趋势,天真应变。”
丁浩展望,随着明年更多的本土零部件厂商进入到市场化初期,投资人会连续做张望和考察,但不会泛起像现在或去年这么快的脱手节奏。“在早期阶段有异常多的投资人关注,并不是盲目的,算是一些提前的‘潜伏’。”